PURSUE ULTIMATE FACTS

2013-01-01
论内在心灵的发展

论内在心灵的发展

  • 认知发展的渐进和飞跃。

  • 情绪发展的渐进和飞跃。

情绪发展经历的思索

  • 上中学时,学习的快乐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和环境比较而产生的自爱。

  • 大学的那段静坐时期,情绪状态应属于稳定心境。

禅修

  • 荒诞意义。

    限制「价值判断」。

  • 单纯的觉知,把心灵的关注从对价值的觉知中转移出来。从而直接地把心灵从瞋恨中解脱出来。

有差价值观

  • 痛苦驱赶走了乏味。

  • 口诀“关注任务”的目的之一,就是贯彻「有差价值观」。

    运用「禅修」之后,「分别」是必然的。压抑「分别」是现实不可能的。

    此时不应压抑念头、取消反思。压抑会导致纠结的苦受。苦受与压抑有关,而与压抑所用念头的内容无关。禅修本身永远不产生苦受。

    纠结是一种较深刻的冲突的形式。冲突在于心中意愿之间、身心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

  • 「无差价值观」针对的是表现出痛苦的、现实不可能的欲望,将它暂时取消并延迟到合适的时候;而不是针对表现出痛苦的、抽象不可能的欲望,这时应该利用「有差价值观」将抽象不可能的欲望转变为合理的欲望。

    如果针对的是表现出痛苦的、现实不可能的欲望,那么这时就需要觉知到当前欲望的不可能性以及将它暂时取消并延迟到合适的时候的必要性。

    如果针对的是表现出痛苦的、抽象不可能的欲望,那么这时就需要以合理的欲望来替代原来抽象不可能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思辨是重要的。

  • 现实不可能的欲望一般是伴随焦虑感的、不能完全自制的、非核心的意愿,或者是处于渐进发展中的、疲劳的、核心的意愿。

  • 抽象不可能的欲望一般是关于过去已必然存在的、不可违背的事物,在后悔、自责这样的情感中表现出来。

是什么导致 fight, flight 不同的选择?

  • 神秘惶恐逃离退却。

    新奇镇定探究应对。

  • 恐惧情感表现出欲望中含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现实不可能性)。

  • 神秘/新奇 情感发展的正方向:从 flight 发展成 fight 。

  • 试想一个如同白纸的孩子,让他去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会不会感到一种恐惧感?

    同样,学习得不扎实、害怕遗忘的恐惧是不是类似的情形?

  • 当认为一点都不知道的时候,其实是知道一些的。

    当认为完全都知道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一些的。

  • 先去复习,还是不复习?

    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感觉不会解答,但如果认为所有相关的知识都是知道,这时就会激发起寻求答案的欲望。

  • 具体而零散的知识会被遗忘,但知识体系的架构会留下。

  • 备考:先从题目入手阅读资料,再做模拟测验并不断反思。

无差价值观

  • “关注任务”、”先不管它”、”管他的”、”管他那么多”的口诀。

  • 关于”什么样”的问题和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对待的方法应该要一样。

    当缺乏有效的解答手段(现实不可能的)时,应该要先及时记录再放手,等待足够多的助缘和合。

记一个游戏以及对它持有的态度

  • 小时候的一个游戏:我将会说”一”或者”二”,我更想说”一”。你猜猜我会说什么?看看你能不能猜中。

  • 尝试去探究对方的想法,会感到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纠结心情,最终只能采取一种无分别的探究态度。

Read More

2013-01-01
随笔

  人生中的时机象征着量子规定性和启发性两个方面的规律。人无法违反宇宙的规律。安于现状的人多多顺应宇宙。但是,如果所遇到的意识形态拦阻着复活,那么就应该等待时机将它摧毁重建。

  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和外在形式来体现的。这意味着法律并不仅仅依赖于内在的道德或伦理原则,而是通过具体的法规和规则来对行为进行约束和规定。

  道德是群体的典型良心的外在表达。这意味着道德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内在的良心或伦理判断,而是通过集体认可的习俗、规章和传统来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通过辩证地反思和理解自己,我们可以消除愤怒情绪,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并顺应自然的规律,促进个人成长和和谐生活。

  欺骗是指有意识地向某个有知觉和理解能力的人传达与已知事实不一致的信息。关于欺骗的伦理,欺骗会带来怀疑,影响信任。通常,欺骗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不论是避免痛苦还是追求快乐。欺骗的恶意或善意,主要是通过它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来体现。例如,为了获取刺激而撒谎,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恶意的欺骗,我们应该自然地采取行动来阻止它的意图,比如揭穿真相。玩弄他人的感情是通过某种欺骗手段来获取或维持他人对自己的依恋。这种欺骗手段通常包括假装真诚。这种欺骗手段通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涉及欺骗和操纵他人的情感,可能会导致心理伤害。这样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信任,也损害了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和诚实性。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它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和人格尊严。

  当我们怀疑某个事实时,由于现有的信息和理解有限,无法确定真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假设,然后评估每个假设的可信度,最后通过搜集更多的证据来验证这些假设。当怀疑自己被欺骗时,可以假设他人的行为是出于善意的意图,这样可以让自己减少敌对情绪,从而更容易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同时,如果有可能确定事实,就应尽力去确定真相。

  要获得他人的帮助,你应该清楚地表达你的需求,并以尊重和诚意来沟通。首先,明确地告诉对方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避免含糊其辞。接着,尊重对方的时间和能力限制,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提出请求。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方的状况提出合理的要求,不强求或过度依赖他人。用真诚的态度进行交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实际需求。这种方式有助于你更好地获得支持,并确保沟通过程自然顺畅。

  情感的发展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一方面,情感的渐进发展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逐步变化和成熟,这通常是缓慢而稳定的过程,伴随着对他人或环境的逐步适应。例如,长期的相处和交流可以逐渐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飞跃性的情感发展则发生在短时间内,通常由重要事件、经历或深刻体验引发,使情感迅速发生重大转变。例如,一次关键的对话或重要的经历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变一个人的情感状态。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情感的演变,既包括渐进的积累,也包括可能的飞跃。


  工具式的思维方式指的是将思想和分析过程视为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强调将复杂的思想和概念拆解成更具体的、可操作的部分,并通过系统化的步骤或方法来处理这些部分。它通常涉及使用特定的方法论、工具或框架来引导思考和决策。

  思想最自然直观的组织方式通常是根据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来排列。这种方式使得思维过程流畅,易于理解。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首先识别问题的根源,然后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对话体”作为一种方式,指的是以对话的形式组织思想和交流。这种方式模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允许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问题。对话体可以使讨论更加动态和富有成效,因为它鼓励参与者提出问题、挑战观点并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工具”指的是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例如逻辑框架、分析方法或具体的操作步骤。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在思维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客体”是指我们思考或讨论的主题或对象,它是思维的核心,所有的分析和讨论都是围绕这个客体进行的。在思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冲突”,即不同观点、意见或利益之间的对立。这些冲突能够推动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组织”则是指将思维过程、讨论内容或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方式。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使问题和解决方案更加清晰明了,使整个思维过程更加结构化和有序。

  在处理问题时,通常需要涵盖所有可能性。这意味着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选项和结果,以确保全面性和准确性。问题通常反映了各方冲突的集中体现,因为它汇聚了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对立。答案则代表了这些冲突各方的协调状态,即在不同观点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解决方案。论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工具的角色,通过表现冲突的不同方面并进行协调,使问题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和解决。它不仅展示了冲突的各方,还展示了如何通过协调解决这些冲突。


  在数学演绎体系中,“定义”作为工具,为构建数学理论和逻辑推理提供了基础框架。定义帮助明确概念的内涵,使得所有后续的推理和证明都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哲学思考中,基础性的工作是概念的辨析,这意味着我们首先需要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然后通过组织这些概念来构建一个清晰的思维体系。长篇的举例通常用于更直观地阐明概念,它们通过具体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

  若不是专门研究这些文学作品的细节,完全可以将其片段化处理,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其核心思想和概念。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工具”的“组织”与“架构”才意味着我们从整体上掌握了体系的结构,也为将这些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

  “体系”与“核心”之间的关系在于,“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结构,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核心”则是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它对整个体系的理解和运作起着中心作用。理解体系的核心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整体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电路模型史与复数?
电路模型史与实际器件?

电路模型是一个向下依靠数学、物理(抽象层次)和向上支持实际的电磁器件、设备(具象层次)的中间层次模型。

更直观的理解场论、电磁学,在此基础上理解电路。

电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之上是模电、数电、电力电子、电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

电荷量、电势差,是表现电子聚集分布的两种方式。

关于互感、主磁通的疑问和思考,在电磁学基础上的理解?

电容、电感的复数形式启发着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必然与频率紧密联结,生成一个知识体系。

从复杂度的角度进行思考?


  将逻辑与历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深入思考方法。历史不仅提供了关于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创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启示,还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体系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当代哲学家的论述方式通常体现了这一方法,他们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解释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这些概念在历史和逻辑中的发展轨迹,从而推动了哲学思考的深入。

  在联结主义的意义下,概念的辨析方式关注于直观的理解。此过程中,冲突的辨析是关键,因为它能够促使我们深入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


  在理解程序代码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经历三个步骤:首先是通过代码实现理解其功能,其次是从中提炼出原理。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在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异同。汇编语言接近于计算机的底层硬件,使用的是机器指令和操作码,能够提供对硬件操作的直接控制,形式上较为底层和具体。而高级语言则更接近于人类的自然语言,抽象了底层细节,使得编程过程更加简洁和高效,形式上更为抽象和直观。尽管两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最终都旨在实现相同的功能,即通过代码的编写和理解来实现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和运行。


  领悟的两种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从相似或常见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之处,即在日常的重复和习惯中识别出不易察觉的不同之处。第二种是从看似不同或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点,即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抽象出其本质的相似性。这两种方式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事物,既能在平凡中看到新的角度,也能在复杂中找到统一的规律。


备忘,“意识是什么”,那次重大而根本的领悟是在第一次考研备考的时候。

知道自己知道的程度

阅读,如果不激起一点心灵的冲突,那么就纯粹是为了证实自己的主见。

我们是怎么能确信:关于特殊情况的证明过程能够普遍适用?
(与各种特殊情况相符)?
关于概念的定义?
细节分析的方式下的定义方法

美,甜,香?
先天,后天?

平衡调节功能 旋转??

信任对认知的作用?
信念提高了观念的生动性(休谟)

意志,选择,能量,坚持性
亲因,助缘,业力

更高层次的 欲望
一致性 可能性 冲突

冲突,苦乐
EMOTIONS
荒诞意义下的苦乐??

偶然,评价为次要的事物

有差价值观 无差价值观
超功利意义 超越意义 无限意义
转苦为乐,追求喜乐

苦受规定的抽象不可能的欲望
苦受规定的现实不可能的欲望

无分别,有分别,适用范围不是在,现实可能性,抽象可能性
在对苦受的修持转化中,有不同的作用
禅修是从苦受中出离,而分别是一种反思

苦乐连续统

无限意义:佛经,圣经,易经

无限,积极因素
荒诞,消极因素
是否存在无限,荒诞的区别?
无限的荒诞性
积极消极的苦乐本身也许表明一种可能性的区别

禅修加强对心灵发展的觉察

嫉妒,最开始时是一种自恨,联结到他人,就成为一种他恨。
往往是通过其他方面的他恨来加强这种到他人的联结。

爱,喜欢,带来乐受。
恨,厌恶,带来苦受。
还是说爱恨就是乐苦本身。

众生总是会有那种离苦得乐的自然欲望。或者说,离苦得乐的原则规定着种种欲望的方向。

欲望发展成贪著就会导致瞋恨

到底是 欲望是苦乐的原因 ?
还是 苦乐是欲望的原因 ?
关于欲望的起源 ?

贪著并不是瞋恨的原因
瞋恨却能规定贪著(细节?)

辨音的禅修,提升辨音力
关于辨音力与注意力?

模糊视觉的禅修
近视模糊变换的可逆性?
辨识力,知觉的运动稳定性,心理联结的强度
减少了远处的干扰

敏捷行动的禅修
寂静状态的荒诞意义

欲求冲突,马斯洛需要层次。
欲求冲突解决的方法

饥饿感的产生,疲劳感的产生
饥饿感 疲劳感 苦受
作为当前行为违背自然的依据
潜在的,现实的,不可能性

不变适应,变化适应。
不变不适,变化不适。
相似刺激 不似刺激
意愿 达成 苦乐

有些人采取逃离和转移的办法来对付烦恼。由此,回避了过度的贪著和相伴而来的瞋恨。

把目标书写下来、调整呼吸、休闲放松、关注任务,这些都是转移心灵关注的方法。

暂时地忘掉烦恼,至少比强迫思维以致抑郁的结果要好。

成年前周遭的环境实在是比成年后顺利太多了,这是后来生活质量恶化最直白的解释吧。

苦乐表现作为评判方法,可能会提供一种假象。
自爱表现作为评判方法。

感到冷落,渴求他爱的欲望,在某些情形中,是一种现实不可能的贪著。

对我来说,无所事事的状态容易滋生对细节的偏执。

想要了解真相以及合理应对的意愿发展成一种贪著,并导致强烈的瞋恨。那种无力摆脱的贪著就是一种强迫思维。强烈的瞋恨导致头痛以及抑郁的心理状态。

综合以前的经验,抑郁的时候要尽快放松宁静,遏制冲突深化。

瞋恨的状态下,往往对心中的贪著缺乏觉察,也缺乏对这种贪著的现实不可能性的认知。

强迫思维无力摆脱,需要更深层次的镇静,参考——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核心镇静)

找到平衡点 探究 逃离
维持 稳定心境
单纯地 觉察 安住

念头”管他的”与本然寂静感的联结
本然心 空性 豁然感
转移心灵的关注

区别发呆 区别意识中断
双唇微闭

心灵缺乏共同?
人性是如此的复杂,所以相互之间一定存在很多的共通之处。
应该尝试去做局内人。

如何放开心灵?拘谨的原因?
如何缓解尴尬的气氛?
表现自己的心灵对于缓解尴尬的气氛来说不是必须的?

“从拘谨到放开”,与”从逃离到探究”相类似。
小时候的一次社交经历。

羞怯,
吸引关注的欲求,期待性焦虑
现实不可能,贪著,瞋恨
对羞辱,尴尬,批评的恐惧
单纯地 觉察 羞怯的感受

我貌似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使用的内向外向策略的倾向不同

面子,尊重

酸醋,冷落,发展加强,就成为由贪著虚荣而生的瞋恨。

装逼,作秀
一种以卖弄获取虚荣心为目的的自我满足甚至欺骗性质的行为。

对与自身相关优越的一种喜乐的表达,往往会给他人不谦虚的印象,这种印象不宜称作傲慢。
骄傲,
一方是恶意,一方是嫉妒。
外向的自爱者。

对能够拥有人形生命的事实表示感激,或许只是源于,我们得以在一生内接受五官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这件事本身。
但不如更直白地说是源于,新奇带来的快感。

Read More

2008-08-20
研究机构

亚利桑那大学

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

Neurobiology Emphasis

将所有高中成绩单/国际大学成绩单发送至:

International Admissions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Global Center
615 N Park Avenue
Tucson, AZ 85721

大阪大学 大学院

东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学技术学院
东京大学 前沿科学研究科
埼玉大学 理工科
神户大学 理学研究科 医学研究科
横滨市立大学 纳米生物科学研究科 基因组系统科学系
筑波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生院 综合人文科学研究科
大阪大学 前沿生命科学研究科 医学研究科
京都大学 医学研究科 生物研究科

理化学研究所的顾老师说:

其实我们实验室主要是做啮齿类动物的行为环路的,分子机制虽然有涉及但并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如果你博士阶段研修计算神经生物学的蛋白组学分析或者 RNA 组学分析的话,一方面会有很多和分子机制研究组有很多合作,另一方面以后转去分子实验室做博后也会相对容易很多。理研大阪所的 Makoto Taiji 老师你可以看看是不是你更有兴趣。





In [ ]:
cd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CMD2001
In [ ]:
pdfunite 1\ -\ rikencv_jp.xlsx\ -\ 1ページ目.pdf 2\ -\ 添付書類.pdf 3\ -\ master-all-21310005.pdf 4\ -\ undergraduate-all.pdf CMD2001盛偉.pdf

BashScript

In [ ]:
cd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
In [ ]:
pdfunite 1\ -\ rikencv_jp.pdf 3\ -\ 自己アピール文.pdf 5\ -\ master-all-21310005.pdf 6\ -\ undergraduate-all.pdf BIC2001盛偉.pdf

BashScript

In [ ]:
pip install pdf2image
Collecting pdf2image
  Downloading pdf2image-1.16.3-py3-none-any.whl (11 kB)
Requirement already satisfied: pillow in /usr/local/anaconda3/envs/ipymock/lib/python3.10/site-packages (from pdf2image) (9.4.0)
Installing collected packages: pdf2image
Successfully installed pdf2image-1.16.3

Python

In [ ]:
from pdf2image import convert_from_path

def convert_pdf_to_png(pdf_path, output_folder):
    # 将 PDF 的每一页转换为 PNG 图像
    images = convert_from_path(pdf_path)

    # 保存每个图像为单独的 PNG 文件
    for i, image in enumerate(images):
        image_path = f'{output_folder}/[BIC2001]盛偉_{i}.png'
        image.save(image_path, 'PNG')
        print(f'Page {i} saved as {image_path}')

# 使用示例
pdf_file =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pdf'
output_folder =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
convert_pdf_to_png(pdf_file, output_folder)
Page 0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0.png
Page 1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png
Page 2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2.png
Page 3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3.png
Page 4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4.png
Page 5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5.png
Page 6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6.png
Page 7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7.png
Page 8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8.png
Page 9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9.png
Page 10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0.png
Page 11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1.png
Page 12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2.png
Page 13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3.png
Page 14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4.png
Page 15 saved as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Riken/BIC2001/[BIC2001]盛偉_15.png

BashScript

In [ ]:
cd /Users/saintway/Google\ Drive/\!_RESUME/FBS/\!_2023_10
In [ ]:
pdfunite 1\ -\ 修士論文要旨.pdf 2\ -\ 修士論文.pdf 修士論文及び要旨.pdf






京都大学 大学院





Cortical Labs

Cortical Labs, a startup working on a new approach to AI that combines lab grown brain cells with computer chips raised a $10 million round. (April 23, 2023)

Cortical Labs 成立于 2019 年,目标是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具有流动智力的新型人工智能。
他们认为生物神经元能够通过自组织解决陌生问题、比数字电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更省电。
比如人类的大脑有超过 10 亿个神经元,能够产生通用智能却只消耗 20 瓦特的能量。
这家位于澳大利亚的实验室 Cortical Labs 成立于 2019 年,目标是把活体生物神经元与传统硅集成电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芯片新物种」——即体外神经元(In vitro neurons)。
他们希望这些合成迷你大脑能够在消耗较少能量的同时,完成很多人工智能软件可以执行的任务。
创始人钟宏文曾介绍说,Cortical Labs 使用两种方法来制造硬件:或从胚胎中提取小鼠神经元,或使用某种技术将人类的皮肤细胞逆向转化为干细胞,然后诱导它发育成人类神经元。
目前,他们的团队有五名核心成员。
Cortical Labs 的创始人兼 CEO 钟宏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他的创业精神建立在其拥有的丰富的医疗和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此前,他是医疗硬件初创公司 CliniCloud 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而该公司也获得了临床医生的好评。
他是一名执业医学博士和软件工程师,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信息学系学习,他经常会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多学科背景来促进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之间的合作。
Cortical Labs 另一位创始人 Andy 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研究员和软件工程师,拥有在三家高科技初创公司的工作经历。
Andy 还是墨尔本第一个提供深度学习咨询的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到现在已经发表了几篇关于人工智能的同行评议论文。
他是一个长期社区组织者,也是备受尊敬的墨尔本 ML/AI Meetup 的创始人,该组织拥有 6000 多名成员。
他们的团队中还有首席硬件工程师 Andrew Doherty,首席科学家 Brett Kagan 博士,首席设计师 Laura Summer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