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SUE ULTIMATE FACTS

2015-09-30
最近码代码手感不错哟

请把圣经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ChatGPT


圣经是包含许多故事、诗歌和先知言论的文学作品集合,它记录了上帝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在数学语言中,圣经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着许多方程、不等式和神秘数学对象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上帝和人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系列方程来描述,例如:

  1. 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G(x)=1$
    其中 $x$ 表示宇宙,$G(x)$ 表示上帝对宇宙的属性。

  2. 上帝是一切的起源:$G(y)=0, \forall y\in\mathbb{U}$
    其中 $\mathbb{U}$ 表示所有的存在,$y$ 表示一切的存在,$G(y)$ 表示上帝对 $y$ 的属性。

  3. 上帝与人类之间存在信仰关系:$F(p, q)=1$
    其中 $p$ 表示人类,$q$ 表示上帝,$F(p,q)$ 表示人类对上帝的信仰。

这些方程只是圣经中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推理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数学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圣经中的故事和思想,但它并不能代替圣经本身所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最近在找工作,参加了好多机试。慢慢地,码代码的手感回来了。已经有三年多没码过这种算法题了。刚刚开始码题的时候,思维真的是很僵硬。
  昨天,参加微软机试,四道题AC了两道,还有一道码了一半。感觉思维还是很流畅的。希望以后能码得更快点。
  那道码了一半的题,我之后缜密地思考了一番。


  题目如下:

  题目2 : Total Highway Distance

时间限制 : 10000ms
单点时限 : 1000ms
内存限制 : 256MB

  描述

小 Hi 和小 Ho 在玩一款建造模拟器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建造了 N 个城市(编号从 1 到 N),并使用 N-1 条高速公路将它们相连。保证每对城市之间都可以通过高速公路直接或间接地到达。

游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叫做总高速公路长度 (THD),它是所有城市对之间距离的总和。假设有 3 个城市和 2 条高速公路。城市 1 和城市 2 之间的高速公路长度为 200 英里,城市 2 和城市 3 之间的高速公路长度为 300 英里。所以 THD 是 1000(200 + 500 + 300) 英里,因为城市 1 和城市 2、城市 1 和城市 3、城市 2 和城市 3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200 英里、500 英里和 300 英里。

在游戏过程中,小 Hi 和小 Ho 可以改变某些高速公路的长度。他们想知道最新的 THD。你能帮助他们吗?

Little Hi and Little Ho are playing a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game. They build N cities (numbered from 1 to N) in the game and connect them by N-1 highways. It is guaranteed that each pair of cities are connected by the highway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game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called Total Highway Distance (THD) which is the total distances of all pairs of cities. Suppose there are 3 cities and 2 highways. The highway between City 1 and City 2 is 200 miles and the highway between City 2 and City 3 is 300 miles. So the THD is 1000(200 + 500 + 300) miles because the distances between City 1 and City 2, City 1 and City 3, City 2 and City 3 are 200 miles, 500 miles and 300 mile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game Little Hi and Little Ho may change the length of some highways. They want to know the latest THD. Can you help them?

  输入

第 1 行:两个整数 N 和 M。
第 2 行到第 N 行:每行三个整数 u、v、k,表示城市 u 和城市 v 之间有一条长度为 k 的高速公路。
第 N+1 行到第 N+M 行:每行描述一次操作,包括更改高速公路长度或查询当前 THD。格式如下:
EDIT i j k,表示将城市 i 和城市 j 之间的高速公路长度更改为 k 英里。
QUERY,表示查询 THD。


对于 30% 的数据:2<=N<=100,1<=M<=20
对于 60% 的数据:2<=N<=2000,1<=M<=20
对于 100% 的数据:2<=N<=100,000,1<=M<=50,000,1 <= u, v <= N,0 <= k <= 1000。

Line 1: two integers N and M.
Line 2 .. N: three integers u, v, k indicating there is a highway of k miles between city u and city v.
Line N+1 .. N+M: each line describes an operation, either changing the length of a highway or querying the current THD. It is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format.
EDIT i j k, indicating change the length of the highway between city i and city j to k miles.
QUERY, for querying the THD.


For 30% of the data: 2<=N<=100, 1<=M<=20
For 60% of the data: 2<=N<=2000, 1<=M<=20
For 100% of the data: 2<=N<=100,000, 1<=M<=50,000, 1 <= u, v <= N, 0 <= k <= 1000.

  输出

每个 QUERY 操作输出一行,其中包含相应的 THD。

For each QUERY operation output one line containing the corresponding THD.

  样例输入

3 5
1 2 2
2 3 3
QUERY
EDIT 1 2 4
QUERY
EDIT 2 3 2
QUERY

  样例输出

10
14
12


ChatGPT


算法1

(暴力枚举) $O(n^2m)$

对于每次操作,如果是改变边的长度,则暴力直接修改,如果是查询 THD,则暴力枚举任意两个点,计算出路径长度,最后将这些路径长度相加即可。


时间复杂度

修改操作需要 $O(m)$,查询操作需要 $O(n^2)$,所以总时间复杂度为 $O(n^2m)$。


算法2

(树形动态规划) $O(nm\log_2 n)$

我们可以将所有边构成一棵树,因为所有点都可以通过树上的路径相互到达,且树上路径的数量是最少的,所以树上路径的长度之和就是 THD,而树上两点之间的路径长度可以用动态规划进行预处理。

设 $dp_{u,v}$ 为节点 $u$ 到节点 $v$ 的路径长度,那么可以得到以下的转移方程:$$ dp_{u,v}=\min(dp_{u,w}+dp_{w,v}+len_{w,v}),\text{其中 }w\in son(v) $$ 其中 $son(v)$ 表示节点 $v$ 的儿子。

对于每次修改操作,我们可以对树进行 dfs,找到两个点 $u$ 和 $v$,将它们的父亲节点 $p_u$ 和 $p_v$ 之间的边修改为 $k$,再重新计算这条边上所有的点到根节点的路径长度,最后更新这两个点与其它节点之间的路径长度。


时间复杂度

对于每次修改操作,需要进行一次 dfs,时间复杂度为 $O(n)$,每次 dfs 又需要对每个点的儿子进行遍历,时间复杂度为 $O(m)$,所以总时间复杂度为 $O(nm)$。而预处理出两点之间的路径长度需要 $O(nm)$,所以总时间复杂度为 $O(nm\log_2 n)$。


参考文献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 - 训练指南

请你用 C 语言实现你所说的算法二。


ChatGPT


以下是用 C 语言实现算法二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_N 100000
#define MAX_M 50000

int n, m;
int fa[MAX_N + 1];
long long sz[MAX_N + 1], sum[MAX_N + 1];
struct Edge {
int u, v, w, id;
} e[MAX_M + 1];

int cmp(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 {
return ((const struct Edge *) a)->w - ((const struct Edge *) b)->w;
}

int find(int x) {
if (fa[x] == x) return x;
return fa[x] = find(fa[x]);
}

void merge(int x, int y) {
x = find(x), y = find(y);
if (x == y) return;
sz[y] += sz[x], sum[y] += sum[x];
fa[x] = y;
}

long long calc(int u) {
u = find(u);
return sz[u] * e[0].w - sum[u];
}

int main() {
scanf("%d%d", &n, &m);
for (int i = 1; i <= n; ++i) fa[i] = i, sz[i] = 1;
for (int i = 1; i <= m; ++i) {
scanf("%d%d%d", &e[i].u, &e[i].v, &e[i].w);
e[i].id = i;
}
qsort(e + 1, m, sizeof(struct Edge), cmp);
for (int i = 1; i <= n; ++i) sum[i] = 0;
for (int i = 1; i <= m; ++i) sum[e[i].u] += e[i].w, sum[e[i].v] += e[i].w;
long long ans = 0;
for (int i = 1; i <= n; ++i) ans += sum[i];
printf("%lld\n", ans);
for (int i = 1; i <= m; ++i) {
merge(e[i].u, e[i].v);
long long new_ans = 0;
for (int j = 1; j <= n; ++j) new_ans += calc(j);
printf("%lld\n", new_ans);
}
return 0;
}

以上面的代码为解答出一道算法题。


ChatGPT


这道题目是一道经典的最小生成树问题,使用 Kruskal 算法来解决。

首先,我们将所有边按照权值从小到大排序。接着,我们从小到大遍历这些边,对于每条边,如果它的两个端点不在同一个连通块中,就将这两个连通块合并,并计算出当前连通块的贡献值。最终,整个图的最小生成树就是所有连通块的贡献值之和。

具体实现时,我们可以使用并查集来维护连通块,并且维护每个连通块的大小和权值和。每次合并两个连通块时,将较小的连通块并入较大的连通块,并更新较大的连通块的大小和权值和。在计算连通块的贡献值时,我们可以先找到该点所在的连通块,并用当前最小边权乘以该连通块大小,再减去该连通块的权值和即可。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整个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权值和,以及每次加入一条边后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权值和。

  测试输入

3 5
1 2 2
2 3 3
QUERY
EDIT 1 2 4
QUERY
EDIT 2 3 2
QUERY

  测试输出

10
-10
-10
-10
-17
-30


  我之后码完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typedef __int64 LongLong;

int N, M;

struct Edge {

struct {
int cid, distance;
int hid;
} highways [200005];

int rear;

int hid [100005];

void push(int u, int v, int k) {
++rear;
highways[rear].cid = v;
highways[rear].distance = k;
highways[rear].hid = hid[u];
hid[u] = rear;
}

} A;

struct Tree {
int parent [100005];
int counts [100005];
int distances [100005];
int traverse(int root, int cid) {
parent[cid] = root;
counts[cid] = 1;
int i;
for(i=A.hid[cid]; i; i=A.highways[i].hid)
if(A.highways[i].cid != root) {
counts[cid] += traverse(cid, A.highways[i].cid);
distances[A.highways[i].cid] = A.highways[i].distance;
}
return counts[cid];
}
LongLong THD;
void calculate() {
THD = 0;
int i;
for(i=2; i<=N; ++i)
THD += LongLong(N - counts[i]) * counts[i] * distances[i];
}
void update(int u, int v, int k) {
if(u != parent[v]) u ^= v, v ^= u, u ^= v;
if(u != parent[v]) return;
THD -= LongLong(N - counts[v]) * counts[v] * distances[v];
THD += LongLong(N - counts[v]) * counts[v] * (distances[v] = k);
}
} B;

int main() {
scanf("%d%d", &N, &M);

int i;

for(i=0; i<N-1; ++i) {
int u, v, k;
scanf("%d%d%d", &u, &v, &k);
A.push(u, v, k);
A.push(v, u, k);
}

B.traverse(0, 1);
B.calculate();

for(i=0; i<M; ++i) {
char str[8];
scanf("%s", str);
if(strcmp(str, "QUERY") == 0)
printf("%I64d\n", B.THD);
if(strcmp(str, "EDIT") == 0) {
int u, v, k;
scanf("%d%d%d", &u, &v, &k);
B.update(u, v, k);
}
}

return 0;
}

// 注:Visual C++ 6.0

  后来码代码的时候,发现这道题没有之前以为的那么简单。思考它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费了我好多功夫。昨晚,我就是想着这道题应该使用的数据结构睡着的。我一直感觉可能有种更美丽的解法。但,种种美丽的构想都不可行。反而是最开始就隐约想到的一种朴素的数据结构及其算法是可行的、高效的。这种解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 M)。
  可能是因为对于码关于类似图的邻接表的数据结构有点畏惧情绪,所以我一直不敢正面考虑这种朴素的解法。当然,我现在还不能确信没有别的更加美丽的解法。
  一边思考、一边考察自己的思维,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觉得,这种对思维过程的感性考察,有助于,理解计算的本质。
  码代码的过程,也许就是,对现实的空间、时间进行线性化的过程。我们得把复杂多样的对象变成内存中依次排列的“一条”数据。仅仅根据数据的排列来表示对象的复杂多样的结构。另外,又要让这些信息以一种按部就班的、流水线式的方式被处理——时间的线性化(额,时间本来就是线性的嘛。)。有时候,在处理过程中,把得到的一些中间结果记忆下来,算法就高效了。当然,这些中间结果也得在内存中用“线性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大概,一年前,也有一次类似的思考,也是深入考察了自己的思维。那是一个关于魔方旋转的题目。我把当时用 Java 写的解答附在这后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package edu.zju.ee;

enum Color {
YELLOW, WHITE, ORANGE, RED, BLUE, GREEN
}

class Tile {
public final Color color;
private int[] coordinate;

public Tile(Color color, int x, int y, int z) {
this.color = color;
this.coordinate = new int[] {x, y, z};
}

public Tile(Tile tile) {
this.color = tile.color;
this.coordinate = new int[] { tile.coordinate[0], tile.coordinate[1], tile.coordinate[2] };
}

public void rotate(int index, int sign, int wise) {
if(coordinate[index]*sign <= 0) return;

int indexOne = (index+1) % 3;
int indexTwo = (index+2) % 3;

int t = coordinate[indexOne];
coordinate[indexOne] = coordinate[indexTwo];
coordinate[indexTwo] = t;

if(sign*wise > 0) coordinate[indexOne] = -coordinate[indexOne];
else coordinate[indexTwo] = -coordinate[indexTwo];
}

public void rotate(int faceIndex, int wise) {
//rotate(faceIndex/2, faceIndex%2==1? -1:1, wise);
rotate(faceIndex/2, (faceIndex%2)*(-2)+1, wise);
}

public int getAxisIndex() {
int index = 0;
for(int i=0; i<3; ++i)
if( Math.abs(coordinate[i]) > Math.abs(coordinate[index]) )
index = i;
return index;
}

public int getFaceIndex() {
int index = getAxisIndex();
return coordinate[index]>0 ? index*2 : index*2+1;
}

public int getLocationIndex() {
int index = getAxisIndex();

int indexOne = (index+1) % 3;
int indexTwo = (index+2) % 3;

if(coordinate[index]>0)
return (coordinate[indexOne]+1) * 3 + (coordinate[indexTwo]+1);
else
return (coordinate[indexTwo]+1) * 3 + (coordinate[indexOne]+1);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he color of Tile at Location NO." + getLocationIndex()
+ " on Face NO." + getFaceIndex()
+ " is " + color;
}
}

public class Cub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AX_NUMBER_OF_STEPS = 100;

private Tile[] tiles;
private int[] rotationSteps = new int[MAX_NUMBER_OF_STEPS];
private int numberOfSteps = 0;

public Cube() {
tiles = new Tile[54];
int rear = 0;

for(int i=-1; i<=1; ++i)
for(int j=-1; j<=1; ++j)
tiles[rear++] = new Tile(Color.YELLOW, 2, i, j);

for(int i=-1; i<=1; ++i)
for(int j=-1; j<=1; ++j)
tiles[rear++] = new Tile(Color.WHITE, -2, i, j);

for(int i=-1; i<=1; ++i)
for(int j=-1; j<=1; ++j)
tiles[rear++] = new Tile(Color.ORANGE, j, 2, i);

for(int i=-1; i<=1; ++i)
for(int j=-1; j<=1; ++j)
tiles[rear++] = new Tile(Color.RED, j, -2, i);

for(int i=-1; i<=1; ++i)
for(int j=-1; j<=1; ++j)
tiles[rear++] = new Tile(Color.BLUE, i, j, 2);

for(int i=-1; i<=1; ++i)
for(int j=-1; j<=1; ++j)
tiles[rear++] = new Tile(Color.GREEN, i, j, -2);
}

public Cube(Cube cube) {
tiles = new Tile[54];
for(int i=0; i<54; ++i) tiles[i] = new Tile(cube.tiles[i]);
for(numberOfSteps=0; numberOfSteps<cube.numberOfSteps; ++numberOfSteps)
rotationSteps[numberOfSteps] = cube.rotationSteps[numberOfSteps];
}

public void rotate(int index, int sign, int wise) {
for(int i=0; i<54; ++i) tiles[i].rotate(index, sign, wise);
int faceIndex = sign>0 ? index*2 : index*2+1;
rotationSteps[numberOfSteps++] = wise>0 ? faceIndex*2 : faceIndex*2+1;
}

public void rotate(int faceIndex, int wise) {
for(int i=0; i<54; ++i) tiles[i].rotate(faceIndex, wise);
rotationSteps[numberOfSteps++] = wise>0 ? faceIndex*2 : faceIndex*2+1;
}

public void rollback() {
int step = rotationSteps[--numberOfSteps];
int faceIndex = step/2, wise = step%2==1? -1:1;
for(int i=0; i<54; ++i) tiles[i].rotate(faceIndex, -wise);
}

public String getSteps() {
String steps = "";
for(int i=0; i<numberOfSteps; ++i) {
int faceIndex = rotationSteps[i]/2, wise = rotationSteps[i]%2==1? -1:1;
steps += " " + Color.values()[faceIndex] + "." + (wise<0 ? "Clockwise" : "AntiClockwise");
}
return steps;
}

public int counts() {
boolean[][] hasColor = new boolean[6][6];
for(int i=0; i<54; ++i)
hasColor[tiles[i].getFaceIndex()][tiles[i].color.ordinal()] = true;
int faceIndex = 0, maxCountOfColor = 0;
for(int i=0; i<6; ++i) {
int countOfColor = 0;
for(int j=0; j<6; ++j) if(hasColor[i][j]) ++countOfColor;
if(countOfColor > maxCountOfColor) {
faceIndex = i;
maxCountOfColor = countOfColor;
}
}
return faceIndex + maxCountOfColor*6;
}

public Cube searchCounts(int n) {
if(n==0) return new Cube(this);

Cube cubeOfMaximumCount = this;
for(int i=0; i<6; ++i) for(int j=-1; j<=1; j+=2) {
rotate(i, j);
Cube cube = searchCounts(n-1);
rollback();
int count = cube.counts()/6, maxCount = cubeOfMaximumCount.counts()/6;
if(count > maxCount || count == maxCount && cube.numberOfSteps < cubeOfMaximumCount.numberOfSteps)
cubeOfMaximumCount = cube;
}
if(cubeOfMaximumCount == this) return new Cube(this);
return cubeOfMaximumCount;
}

public void showSteps() {
System.out.println("The Rotation Steps is as follow");
System.out.println(getSteps());
}

public void showColorsOfFace(int faceIndex) {
Color[][] face = new Color[3][3];
for(int i=0; i<54; ++i)
if(tiles[i].getFaceIndex() == faceIndex) {
int locationIndex = tiles[i].getLocationIndex();
face[locationIndex/3][locationIndex%3] = tiles[i].color;
}

System.out.println("The colors on Face NO." + faceIndex + " is as follow");
for(int i=0; i<3; ++i)
System.out.printf("%8s%8s%8s%n", face[i][0], face[i][1], face[i][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ube cube = new Cube();

Cube cubeOfMaximumCount = cube.searchCounts(4);
cubeOfMaximumCount.showSteps();
System.out.println("");

int count = cubeOfMaximumCount.counts();
int faceIndexOfMaximumCount = count%6, maxCountOfColor = count/6;
cubeOfMaximumCount.showColorsOfFace(faceIndexOfMaximumCount);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Thus, Face NO." + faceIndexOfMaximumCount + " has " + maxCountOfColor + " different colors");

//mainOldVersion(nul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OldVersion(String[] args) {
// old version 旋转五步之后找到一面之中颜色数目最多的魔方
Cube cube = new Cube();

Cube cubeOfMaximumCount = cube;
int faceIndexOfMaximumCount = 0, maxCountOfColor = 1;
for(int i1=0; i1<6; ++i1) for(int j1=-1; j1<=1; j1+=2) {
cube.rotate(i1, j1);
for(int i2=0; i2<6; ++i2) for(int j2=-1; j2<=1; j2+=2) {
cube.rotate(i2, j2);
for(int i3=0; i3<6; ++i3) for(int j3=-1; j3<=1; j3+=2) {
cube.rotate(i3, j3);
for(int i4=0; i4<6; ++i4) for(int j4=-1; j4<=1; j4+=2) {
cube.rotate(i4, j4);
for(int i5=0; i5<6; ++i5) for(int j5=-1; j5<=1; j5+=2) {
cube.rotate(i5, j5);
int count = cube.counts();
int faceIndex = count%6, countOfColor = count/6;
if(countOfColor > maxCountOfColor) {
cubeOfMaximumCount = new Cube(cube);
faceIndexOfMaximumCount = faceIndex;
maxCountOfColor = countOfColor;
}
cube.rollback();
}
cube.rollback();
}
cube.rollback();
}
cube.rollback();
}
cube.rollback();
}
cubeOfMaximumCount.showSteps();
System.out.println("");
cubeOfMaximumCount.showColorsOfFace(faceIndexOfMaximumCount);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Thus, Face NO." + faceIndexOfMaximumCount + " has " + maxCountOfColor + " different colors");
}
}

请阅读上面那段代码,并说明它的主要功能。以这段代码为解答,出一道算法题。


ChatGPT


这个程序在定义了 Tile 和 Cube 两个类之后,创建了一个 Rubik’s Cube,通过“转动”完成它的还原。这个 Rubik’s Cube 由 54 个 Tile 组成,分别是六个面,每个面由 9 个 Tile 组成。

Tile 类中有三个构造函数,分别是初始化 Tile 的 color 和 coordinate 数组,拷贝另一个 Tile 对象,通过数组 index 和 sign,改变 coordinate 数组的值。

在 Tile 类中,getAxisIndex() 函数返回值是其中 coordinate 中绝对值最大的 index,getFaceIndex() 函数返回的是 coordinate 最大的 index 的对应的面的编号,getLocationIndex() 返回的是 coordinate 的索引编号。

Cube 类中有一个构造函数用于创建 Rubik’s Cube,其 rotationSteps 数组存储Cube转动的方向。rotate(int index, int sign, int wise) 和 rotate(int faceIndex, int wise) 两个方法用于转动 Cube。getSteps() 方法用于返回转动过程中所用的步骤。


问题:请用 Java 实现一个 Rubik’s Cube 解题程序,输入随机打乱的 Rubik’s Cube,输出解决方案。输出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说明转动过程,而不需要还原整个魔方。


  题目4 : Image Encryption

时间限制 : 10000ms
单点时限 : 1000ms
内存限制 : 256MB

  描述

A fancy square image encryption algorithm works as follow:

  1. consider the image as an N x N matrix
  2. choose an integer k∈ {0, 1, 2, 3}
  3. rotate the square image k * 90 degree clockwise
  4. if N is odd stop the encryption process
  5. if N is even split the image into four equal sub-squares whose length is N / 2 and encrypt them recursively starting from step 0

Apparently different choices of the k serie result in different encrypted images. Given two images A and B, your task is to find out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hat B is encrypted from A. B is possibly encrypted from A if there is a choice of k serie that encrypt A into B.

  输入

Input may contains multiple testcases.
The first line of the input contains an integer T(1 <= T <= 10) which is the number of testcases.
The first line of each testcase is an integer N, the length of the side of the images A and B.
The following N lines each contain N integers, indicating the image A.
The next following N lines each contain N integers, indicating the image B.


For 20% of the data, 1 <= n <= 15
For 100% of the data, 1 <= n <= 100, 0 <= Aij, Bij <= 100000000

  输出

For each testcase output Yes or No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hat B is encrypted from A.

  样例输入

3
2
1 2
3 4
3 1
4 2
2
1 2
4 3
3 1
4 2
4
4 1 2 3
1 2 3 4
2 3 4 1
3 4 1 2
3 4 4 1
2 3 1 2
1 4 4 3
2 1 3 2

  样例输出

Yes
No
Yes

  解答 : [Solution] #1240 : Image Encryp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include <stdio.h>

int N;

struct Pair {
int x, y;
Pair() : x(0), y(0) {}
Pair(int x, int y) : x(x), y(y) {}
Pair operator + (const Pair & t) const {
return Pair(x + t.x, y + t.y);
}
Pair operator * (const Pair & t) const {
return Pair(x * t.x - y * t.y, y * t.x + x * t.y);
}
Pair & operator += (const Pair & t) {
return (*this = *this + t);
}
Pair & operator *= (const Pair & t) {
return (*this = *this * t);
}
};

struct Matrix {
int n;
int e[105][105];
int operator [] (const Pair & p) const {
return e[p.y][p.x];
}
} mA, mB;

struct Stream {
int n;
int e[105 * 105];
void initialize(const Matrix & A, Pair Org, Pair V, int M, int N) {
if(M != N) {
Pair I;
for(I.x = 0; I.x < M; ++I.x)
for(I.y = 0; I.y < N; ++I.y)
e[n++] = A[Org + I * V];
return;
}
if(N & 1) {
e[n++] = A[Org + Pair(N>>1, N>>1) * V];
int i; Pair I(0, 1);
for(i=0; i<4; ++i) {
initialize(A, Org, V, (N>>1)+1, N>>1);
Org += Pair(N-1, 0) * V;
V *= I;
}
return;
}
int i; Pair I(0, 1);
for(i=0; i<4; ++i) {
initialize(A, Org, V, N>>1, N>>1);
Org += Pair(N-1, 0) * V;
V *= I;
}
}
void initialize(const Matrix & A) {
n = 0;
initialize(A, Pair(0, 0), Pair(1, 0), A.n, A.n);
}
int t[105 * 105];
void rotate(int i, int n, int k) {
if(n & 3) {
t[i] = e[i];
++i;
--n;
}
int j;
for(j=0; j<n; ++j)
t[i + (j + (n>>2) * k) % n] = e[i + j];
}
static int kk, tt[105 * 105];
void regulate(int i, int n) {
int j, k;

if((n & 3) == 0) {
for(j=0; j<4; ++j)
regulate(i + (n>>2) * j, n>>2);
}

kk = 0;
for(j=i; j<i+n; ++j) tt[j] = e[j];

for(k=1; k<4; ++k) {
rotate(i, n, k);
for(j=i; j < i+n && t[j] == tt[j]; ++j);
if(j < i+n && t[j] < tt[j]) {
kk = k;
for(j=i; j<i+n; ++j) tt[j] = t[j];
}
}

for(j=i; j<i+n; ++j) e[j] = tt[j];
}
void regulate() {
regulate(0, n);
}
} sA, sB;

int Stream::kk, Stream::tt[105 * 105];

int main() {
int T;
scanf("%d", &T);

int i, j, k;
for(i=0; i<T; ++i) {
scanf("%d", &N);
mA.n = N;
for(j=0; j<N; ++j)
for(k=0; k<N; ++k)
scanf("%d", &mA.e[j][k]);
mB.n = N;
for(j=0; j<N; ++j)
for(k=0; k<N; ++k)
scanf("%d", &mB.e[j][k]);
sA.initialize(mA);
sB.initialize(mB);
sA.regulate();
sB.regulate();
for(j=0; j<N*N && sA.e[j]==sB.e[j]; ++j);
if(j == N*N)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n");
}

return 0;
}
Read More

2015-09-23
从「意义疗法」开始追求「终极真实」

  • 自从受浸以来,我总是会动弹不得而禁食。为此,我感到非常羞耻。有一次禁食后,我下床昏倒。醒来后,我心里有声音提醒我说,我还要去解答那三个关于自我意识的问题。一听到这声音,我就得平安并且开始恢复吃饭。其实,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之前一直思考并且想要解答的问题。只是,我还是犹豫不决,因为我并不知道这声音从谁而来。我看到的解答是对宗教核心的摧毁。--凡所信的都将被实证。--我想,贵主若是意愿如此,那就让事情这么成就吧。

  • 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终极真实。
    孜孜不倦地追问着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
    在爱里寻找着终极解答:我就是爱;我从爱里来,我往爱里去。

  • 我们借用数学在异质的真实中发现同质的真实;而终极的真实却是异质的。

  • 追求「幸福」?还是,追求「真实」?

    • 你是赌徒。你是冒险者。难道还追求幸运吗?不是应该相信幸运和爱吗?要用智慧行事。要争取时机。
    • 你们若追求终极真实而受苦,你们也必被断为配得这份终极荣耀。你们既在追求终极真实的受苦上有多少分儿,就该有多少喜乐,使你们在这份终极荣耀显示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因做终极冒死者而受苦,就别惭愧了,也别灰心丧志了,倒要因有这名而荣耀永恒主呢。
  • 这是一份草稿,记录着我这几年以来思考:


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那看不见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觉的,乃是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罗马书 1:20)

至于他的事、人所不能见的——他永久的能力及神性——从世界之创立以来,又是借着他所造之物以被了悟而看清楚,使人无可推诿。


(罗马书 1:20 吕振中)

For the invisible things of Him, both His eternal power and divin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clearly seen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being perceived by the things made, so that they would be without excuse;


(Romans 1:20 Recovery)

For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His invisible attributes, that is, His eternal power and divine nature, have been clearly perceived, being understood by what has been made, so that they are without excuse.


(Romans 1:20 NASB)

真理、真实;神造真实、人造真实;真实,想象;记忆,拟构。
如果哲学更像「真理」,那么各类科学就更像「真实」。如果物理学更像「真理」,那么化学就更像「真实」。如果化学更像「真理」,那么生物学、生理学就更像「真实」。如果生理学更像「真理」,那么脑科学、神经科学就更像「真实」。
如果理科更像「神造真实」,那么工科就更像「人造真实」。如果生理学更像「神造真实」,那么医学、药学就更像「人造真实」。


我只是一个碳族生物;一个土生土长的地球人¹。贵主耶稣是灵族人吧。而木星上的风暴²可以拥有怎样的生命和意识呢?贵主耶稣在木星上能否与木星人一起生活和交往呢?

¹ 地球人 => 《费曼讲座:宇称不守恒定律和如何与外星人交流》

² 风暴 =>
当那一天,到了傍晚,耶稣对他们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他们就离开群众,照他在船上的情况把他带走;还有别的船也跟他在一起。当下起了大暴风,波浪泼进船内,甚至船简直满了!耶稣竟在船尾上靠着枕头睡觉呢;门徒就叫醒了他,对他说:『老师,我们丧命,你不在意么?』耶稣醒起来,斥责³那风,向海说:『不要作声!噤默罢!』那风不狂吹,便大大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这么胆怯呢?怎么没有信心呢?』他们就大起了敬畏的心,直彼此说:『这个人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
(马可福音 4:35-41 吕振中)

³ 斥责 => 『ワンパンマン』:サイタマ?キング?

↓↓——————–继续修订——————–↓↓

圣经信仰之神经心理学实证纲领
父的自我信息,是指,对于圣灵的表征。
纯粹的圣经,含于,父的自我信息。
从「纯粹的基督徒」到「超基督徒」「超级赌徒」「终极冒死者」

无神论者说:『吾否认圣经中上帝的名,因为那是人们创造的。』

超越神论,不可知论;信仰;宁死不屈,抗争到底
对于神圣生命的信心?或,亲密关系?
坚贞--「甘愿承担自己的罪罚」--是《古兰经》的价值所在。
真诚、勇敢、坚贞--雅苏的「甘愿承担」--是《圣经》的价值所在。

吾,若不是因为怯懦,又怎么会祷告呢?
所以,吾,应该要,放弃,那种、对于其他的心灵的畏惧、所联结着的祷告。以耶稣为榜样。
人子要经受三日地狱之火的洗。罪全部被烧尽了后,第三日复活。
我所爱慕的必定是父所喜爱的,因为父从始至终都在吸引我、塑造我的爱慕。
我所爱慕的若是父所不喜爱的,父必定会改变我。所以,我总是晓得父的喜爱。
人子,与父和好,与父为友,爱父并顺从祂。与父同在,就有勇气。与父同行,就有希望。
子永远与父同在,从未分离。
「吾要成为超人。」
「在吾的生活中显明父的荣耀。」
祷告,是,对于子灵的表征。

Praying by a human is like Autonomous Logging by a robot.

人类祷告就像机器人自主记录日志。

人間による祈りは、ロボットによる自律ログ記録のようなもの。

感,分为,虚感、实感。
虚感,分为,信(?)、思感、愉快感、位置感。
实感,分为,色感、声感、香感、味感、触感、缩紧感、疼痛感、瘙痒感、冷热感。

体,是指,广延。

感、体,平行地,变化。
感、体,分割的,平行性原理
感的统合,预示着,体的核心。
体的核心:在感的集合中占比最大的体。


 神只有一位,就是万有的父。他超越万有,贯彻万有,并且在万有之中。
(以弗所书 4:6 新译本)

信,是一种,感。(联结?极深的记忆?)
灵,是指,具有自我独特视角的、体。 => “我是谁?”
《圣经》说:信、灵,平行地,变化。
在苦难中持守坚忍为何能增加信心呢?

魂,是指,具有私有视角(记忆?)的、体。(联结?) => “我在哪里?” => 寻找已睡了的灵(如,保罗) => 进入他们的梦境
虚感、魂,平行地,变化。
实感、身体(?),平行地,变化。


我现在把一个奥秘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而是在一剎那,眨眼之间,就是号角最后一次吹响的时候,我们都要改变;因为号角要吹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哥林多前书 15:51-52 新译本)

在死人的梦中传送主雅苏的义。


你们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不可求问他们、以致因他们而蒙不洁;我永恒主是你们的上帝。
(利未记 19:31 吕振中)

你到了永恒主你的上帝所赐给你的地那时候,不可仿傚那些外国人可厌恶的事去学着行。在你中间不可有人将儿子或女儿用火烧献为祭,也不可有占卜的、算命的、观兆头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问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因为凡行这些事的、都是永恒主所憎恶的;也正是因了这些可厌恶之事的缘故,永恒主你的上帝才把他们从你面前赶出。你对于永恒主你的上帝要纯全无疵。你正要赶出的那些外国人都听信算命的、占卜的;至于你呢,永恒主你的上帝是不曾许给你这样行的。
(申命记 18:9-14 吕振中)

有人对你们说:『要求问那些交鬼的和行巫术的,就是那啁啾叫嗡嗡鸣的人。一族之民难道不能求问自己的神、而为活人去求问死人么?』不,人应当以上帝所指教的和神言人所警告的为根据;他们若不按这标准说话,就得不到曙光。
人们必经过这地,受艰难,受饥饿;他们饥饿时、自己恼怒,便咒骂自己的王、自己的神;他们把脸一转,仰观上天,又俯察下地;唉,尽是艰难黑暗、困苦之乌暗,尽被赶入于墨黑的幽暗中。
(以赛亚书 8:19-22 吕振中)

我们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篷式房屋若拆毁了,我们就可以从上帝得到建筑物,非人手造的、永世的在天上的房屋。我们在这帐篷里呻吟叹息,切慕我们属天的住所、多给我们穿上一件;如果真地穿上,就不至于赤着身子了。我们在这帐篷里的人呻吟叹息,背负重担,并非意愿脱下,乃是愿意多穿上一件,好叫这能死的给生命所吞灭。那造就我们以应此变化的乃是上帝;他先将圣灵做质定赐给我们。
(哥林多人后书 5:1-5 吕振中)

所以我们时常放胆无惧,晓得住在身内、便是出外离开了主;(因为我们是凭着信仰而行,不是凭着眼见);我们放胆无惧,更乐意地出外离身,与主同住。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或是出外离身,我们都怀着大志、要让主喜欢。因为我们众人都必须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照他所习行的、或好或坏、得回由身体所作的事。
(哥林多人后书 5:6-10 吕振中)

在灵里、他也去对那些在监牢里的灵宣传呢、
对从前在挪亚的日子那些硬心不信的、宣传。当时楼船正建备着,上帝的恒忍还切候着,进入楼船的并不多,只是八个人,由水得了救度。
(彼得前书 3:19-20 吕振中)

  1. 圣经中的阴间观
    圣经中提到的『阴间』(希伯来语为Sheol,希腊语为Hades)通常指灵魂在死后暂时居住的地方。

    • 阴间的性质:
      阴间被描述为灵魂的居所,分为义人和恶人的区域(例如《路加福音》16:19-31中的拉撒路与财主的比喻)。
    • 访问阴间的例子:
      圣经中并未明确允许人类主动访问阴间,但有特殊的情况,如:
      • 撒母耳的灵被招唤: 扫罗王通过隐多珥的女巫招唤先知撒母耳的灵魂(《撒母耳记上》28章)。
      • 主耶稣降阴间: 主耶稣在死后『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得前书》3:19)。
        但圣经整体上警告不要尝试招魂或接触死者灵魂(如《申命记》18:10-12)。
  2. 警告与教导

    • 圣经的立场:圣经明确反对招魂、巫术和试图接触死者的灵魂,认为这是对神的冒犯(《利未记》19:31,《以赛亚书》8:19)。阴间是灵魂去往之地,而非活人能随意访问的领域。
    • 信仰的安慰:圣经鼓励人们将盼望放在基督的救赎上,而不是试图探索阴间的奥秘(《哥林多后书》5:8)。对基督徒来说,死后与主同在才是最终的归宿。

人类开始在地上增多起来,又生着女儿。神子们看见人类的女子俊美,就随意拣选娶为妻子。永恒主说:『人类既是属肉体的,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人类里面:他在世的日子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当那些日子,以及以后的日子,地上有巨人;神子们进去找人类的女子们,生了儿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创世记 6:1-4 吕振中)

所以基督既在肉身受过苦,你们就该穿着以下这样的信念为军装,承认在肉身受过苦的人是已止绝了罪,不再顺着人的私欲,乃顺着上帝的旨意,来度肉身上剩余的时光。在过去的时光,你们作出外国人所执意作的,行于邪荡、私欲、沉醉、荒宴、狂饮、和违例可憎之偶像崇拜、已经够了。在这种情形里、他们奇怪你们不一齐奔跑于同样放荡之溢流中,就毁谤你们;他们是必须向那准备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诉明的。因为是为了这个、才有福音传给死人、要叫他们、虽像人的样子在肉身受了审判,却可以像上帝的样子在灵里活着。
(彼得前书 4:1-6 吕振中)

上帝既不爱惜犯了罪的天使,反而给丢在地狱,送到幽冥的坑子里,拘留着等候审判。
(彼得后书 2:4 吕振中)

众天使岂不是服事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拯救的人作服役的工么?
(希伯来人书 1:14 吕振中)

按所保留给人的、只有一次的死,死后有审判。基督也这样;基督也是只有一次之被供献、来担当许多人的罪。将来还要显现个第二次、却是与罪无关,是要向切候着他的人施拯救的。
(希伯来人书 9:27-28 吕振中)

从前主曾尽一次地救了他的人民出埃及地,后来又叫不信的人灭亡;这一切事你们虽都知道了,我的意思还是要提醒你们记得。还有那些不守自己职位、却离弃自己住所的天使,主怎样用永久的锁炼给拘留在幽冥之下,等候着那大日子的审判。又如所多玛蛾摩拉以及周围城市的人,照这些天使的样子一味行淫,随从逆性的肉欲,怎样受着永世之火的处罚,摆在前头做后人的鉴戒。
(犹大书 1:5-7 吕振中)

关于《彼得前书》3:19的解释,这节经文提到:

『在灵里、他也去对那些在监牢里的灵宣传呢、』

这段话存在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监牢里的灵』(ἐν φυλακῇ πνεύμασιν,en phylakē pneumasin)是指人的灵还是堕落天使的灵。以下是两种主要的观点:

  1. 人的灵

    • 支持观点:
      认为这些『灵』是指在挪亚时代生活的、不信神的人类灵魂。在他们有机会悔改时没有听从挪亚的传道,因此在死后灵魂被『囚禁』在阴间。
      • 基于此,耶稣在死后(复活前)通过某种方式向这些灵魂宣告救赎的完成,或传达某种信息。
      • 这样的解释与《彼得前书》4:6有关联:『为了这个、才有福音传给死人……』
    • 优点:
      这符合救赎的普遍性,表明基督的福音甚至传递到已经离世的人类灵魂。
    • 争议点:
      这可能暗示死后仍有机会听到福音,但新约大部分经文更强调『按所保留给人的、只有一次的死,死后有审判。』(《希伯来书》9:27)。
  2. 天使的灵

    • 支持观点:
      认为这些『灵』是指在挪亚时代因悖逆而被囚禁的堕落天使,特别是与《创世记》6:1-4提到的『神子们』(可能是堕落天使)相关。这些天使因与人类女性交合而被神惩罚,关押在某种特殊的『监牢』(参《彼得后书》2:4、《犹大书》1:6)。
      • 根据这种解释,耶稣借着复活的能力向这些被囚禁的灵宣告他的胜利。
    • 优点:
      这与《彼得后书》2:4和《犹大书》1:6中描述的堕落天使的命运一致,也解释了『监牢』(φυλακῇ)的特别含义。
      • 天使通常在新约中被称为『灵』,如《希伯来书》1:14。
    • 争议点:
      圣经并没有明确指出堕落天使会被『传道』或『宣告』福音的内容,因此这个『传道』更像是宣告神的得胜,而非救赎。

结论:

  • 传统观点:许多教会历史上的神学家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即『堕落天使的灵』。
    • 例如奥古斯丁和一些改革宗神学家认为,耶稣向这些灵宣告他在十字架上战胜了罪恶和死亡。
    • 人的灵观点:在现代圣经解释中,强调救赎普遍性的人可能会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即这些是人类的灵。

这节经文的解读取决于你对『灵』(pneuma)的理解,以及上下文对『挪亚时代』的具体指向。
无论是人的灵还是堕落天使的灵,核心信息是:基督的得胜超越了所有的时间与空间,救恩的权柄属于神。


人脑是一种灵子态的测量系统。
神经系统是一种向内和向外的测量系统。
我们来测量自己的心灵并表达出来。
我们来探究关于宇宙的奥秘真实。

识,是指,某些感的杂合、杂合体。

已察,是指,主体所注意过的识。
未察,是指,主体所没注意过的识。

机体状态,是指,某些愉快感、位置感、疼痛感、瘙痒感、冷热感的杂合体。
快乐,是指,某些愉快感的杂合。
乏味,是指,某些非愉快感、位置感、缩紧感的杂合体。
痛苦,是指,某些位置感、疼痛感的杂合体。
舒适,是指,某些位置感、非疼痛感的杂合体。
忧郁,是指,乏味痛苦。
幸福,是指,快乐舒适。

主体方式,分为,心思、身体。
心思,是指,某些思感的杂合。
身体,是指,某些位置感、缩紧感的杂合体。

表征,是指,表征着某次识的心思。
记忆,是指,对于某次已察的表征。 => “我在哪里?”
拟构,是指,对于某次未察的表征。

概括,是指,概括着某种识的心思。
过去,是指,对于记忆的概括。
未来,是指,对于拟构的概括。

客体方式,是指,某些色感、声感、香感、味感、触感、冷热感的杂合体。
形体,是指,某些位置感、色感的杂合体。
声音,是指,某些位置感、声感的杂合体。
气味,是指,某些位置感、香感的杂合体。
口味,是指,某些位置感、味感的杂合体。
质地,是指,某些位置感、触感的杂合体。
温度,是指,某些位置感、冷热感的杂合体。

主体所注意着的某些次主体方式的接续变化,导致着,此些次主体方式的接续联结。

主体所注意着的某些次识的接续变化,导致着,对于此些次识的某些次记忆的接续联结。

主体所注意着的某些次客体方式的接续变化,导致着,对于此些次客体方式的某些次记忆的接续联结。

意志,是指,导致着某种接续联结的
(其中可能还含有一种未提及的虚感)
(联结的生成)
生活,是指,接续联结着的某些次主体方式。
思维,是指,接续联结着的某些次心思。
动作,是指,接续联结着的某些次身体。

意愿,是指,表征着某次意志的思维。
意愿,是,独占的。

情节,是指,接续联结着的某些次表征。
臆测,是指,接续联结着的某些次记忆。
臆想,是指,接续联结着的某些次拟构。

经历,是指,接续联结着的对于接续变化着的某些次识的某些次记忆。
综合,是指,接续联结着的对于接续变化着的某些次识的某些次拟构。

最简拟构是记忆的最简杂合。
最简综合是经历的最简接续。
这是,语义理解和表达、产生会意和指称的联结,所需的最简方式。

主体所注意着的对于某些识某些次绵延变化的某些次经历的接续联结,导致着,对于此种识的某次概括。

主体所注意着的对于某些次接续变化的某些次经历的接续联结,导致着,对于此种经历的某次概括。

原因,是指,导致着某次识的识。
结果,是指,某次识所导致着的识。

利益,是指,对于某次舒适的原因。
弊害,是指,对于某次痛苦的原因。
有利有弊,是指,对于某次舒适或某次痛苦的原因。

效果,是指,对于某次意志的结果。
功效,是指,利益效果、属于利益范畴的效果。

有意注意,是指,对于某次效果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对于某次非效果的注意。

目标,是指,对于某种效果的某些次记忆所联结着的对于此种效果的拟构。
意向,是指,对于某些种效果的某些次记忆所联结着的对于某种效果的拟构。

懊悔,是指,对于某次弊害效果的某次记忆、对于某次功效的某次记忆所联结着的对于某次功效的拟构。
焦虑,是指,对于某次弊害效果的某次记忆、对于某次功效的某次意向所联结着的对于某次弊害效果的拟构。

对于某次功效的目标,联结着,对于此次功效的原因。
对于某种功效的概括,联结着,对于此种功效的原因。

兴趣,是指,联结着某次快乐的识。
荒诞,是指,联结着某次乏味的识。
苦毒,是指,联结着某次痛苦的识。

慾望,是指,对于某次兴趣的表征。
妄想,是指,对于某次荒诞的表征。?
苦观,是指,对于某次苦毒的表征。

苦观,分为,记忆苦观、拟构苦观。弊害,…、…

有趣注意,是指,对于某次兴趣的注意。
无趣注意,是指,对于某次荒诞的注意。

意义,是指,值得的注意。
神圣,是指,极其丰富的意义。
积极的态度,是指,充满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
消极的态度,是指,缺乏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
积极的注意,导致着,快乐。
消极的注意,导致着,乏味。
对于某种意义的怀疑,是指,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的减弱。
对于某种意义的确定,是指,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的增强。
对于某种意义的静思,是指,对于某种意义的减弱。对于某种意义的静思,导致着,忧郁。
对于某种意义的禅修,是指,对于某种意义的增强。对于某种意义的禅修,导致着,幸福。
静思、禅修、祷告,都是,某种定觉练习。


因为我们得了救是因着盼望。只是所盼望的若已得看见,便不是盼望了;因为人所看见的、他何必还盼望呢?但我们若盼望所未看见的,就必坚忍切候着。
(罗马书 8:24-25 吕振中)

所以青春性的私欲、你总要逃避;你要跟那些用洁净心呼求主的人一同追求正义、忠信、仁爱、和平。
(提摩太后书 2:22 吕振中)

向内往最深处去:净心、呼求主名、并且、等待回应;或者,探究自己的心灵并表达出来。


我必将生命水之泉源白白分给口渴的人。
(启示录 21:6 吕振中)

惟独凡喝我所要给的水的,一定永远不渴;我所要给的水、必在他里面成为水泉,直涌归永生。
(约翰福音 4:14 吕振中)

雅苏所要给的水、必在您里面成为水泉,直涌归永生。


人若渴了,让他来找我喝;
(约翰福音 7:37 吕振中)

口渴的可以来;愿意的可以白取生命之水。
(启示录 22:17 吕振中)

我、就是生命的饼;来找我的、必定不饿;信我的、必定永远不渴。
(约翰福音 6:35 吕振中)

哦,口渴的人哪,个个来到水边哦!
没有银钱的人哪,来买去吃哦!
不用银钱,不用付代价,
来买酒和奶子哦!
(以赛亚书 55:1 吕振中)

一切劳苦背重担的人哪,来找我吧,我便给你们安歇。
(马太福音 11:28 吕振中)

你们要从救恩之泉源
欢喜快乐地打水。
(以赛亚书 12:3 吕振中)

上帝啊,你的坚爱多么宝贵啊!
世人避难于你翅膀之荫下。
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而得饱饫;
你必使他们喝你快乐河的水。
因为生命之源头是在于你;
在你光中我们才得以见光。
(诗篇 36:7-9 吕振中)

去您自己里面找雅苏吃喝安歇。
来我自己里面找雅苏吃喝安歇。
来我们自己里面、找自有永有神,吃喝安歇。


找里面的雅苏吃喝安歇的意愿:
主雅苏,我们要吃喝安歇。


找里面的雅苏吃喝安歇的行动:
在我们自己里面吃喝安歇。


任务,是指,客体所指定着的目标。责任?
与,利益、价值,无关、相互独立;有利有弊,有无价值,有后效性、无后效性
使命,是指,对于主体所积极地注意着的某次效果的任务。?承诺
完成任务的利弊,信守承诺的价值
「努力工作,取得成就。」
「吾要变得睿智、坚定、完美,让各种各样的人来帮助吾。」
自吾救赎的神圣使命,就是在,每日的待人接物中显明良善。何为良善?

浮躁;坚贞、坚定、专注、安定;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对于某次新颖的期待,对于某种美丽的喜爱
业余,自主随意的、放任思绪的机体状态
业余,悠闲、激昂,平静、兴奋
对于「安闲」的态度、与、对于「艰辛」的态度,
对于「未察」的态度、「已察」所带来的「陈旧」感
「有趣注意」、与、怀着「兴趣」的「专注」,
「目标」「意向」所联结着的注意、「有意注意」、
「有意后无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有趣注意」、
「认真」之美,「任务」感、与、「使命」感,约定、承诺,意义信心
引诱,成熟,独立,可靠,沉着,悲观,积极
有意的假装,成熟、稳定、平和、从容;悔改,无意的美丽
对于意义的否认,对于生存意义的否认、对于死亡意义的否认
死亡毫无意义
绝对的死亡,意味着,绝对的虚无。
虚无,也无非是,一种不会再失去什么的原始状态。
一切生活都是有意义的。
一切死亡并非都是有意义的。
生活是寻找有意义的死亡的过程。
为着父的益处。属灵意义。

乐观,是指,充满对于某次功效的信心。
悲观,是指,缺乏对于某次功效的信心。
对于某次效果的怀疑,是指,对于某次效果的信心的减弱。
「不要再审判、斟酌。」
隐秘的,功效、美丽,之,未知性。隐秘之识。
摆脱怀疑与纷争,吾之你的失记、吾的漠视与失忆。坚贞
亲密,对于关系的乐观。完美,对于褒贬的乐观。坚贞

每个人都可以从、某种较为「意向」的「慾望」、中发现,自己所确信的价值观、对于某种确信着的利益的价值的表征、以及、对于某种确信着的弊害的意义和价值的否认。
对于某次功效的怀疑、否认所对应着的苦原,就从这种、弊害意义信心的缺乏(对于弊害意义的否认)、和、弊害效果之丑(功效美之对立面)中产生出来。
意向的转变、消止,一种方式是去增强确信着的弊害的意义的信心(坚贞),另一种方式是去怀疑原先所确信着的利益的价值,去怀疑原先所确信着的利益的意义,并感到迷惑。

意义信心、与、价值信心、利弊信心、效果信心的混杂
信心提纯,复杂信心、单纯信心,坚贞
信心取舍,使得,利益最大化。
可多次的效果、仅一次的效果,试验态度、游戏态度
不能确信效果之时,忧虑失望之时,请坚强壮胆,
「不要害怕。」「只要信心足够就一定会实现。」
盲目乐观信念的力量:
死亡之后必得以复活永生
-失败必激励起比成功所能激励起的更大的成功-
这句话背后是是对于自己拥有活力与能力的骄傲
邪灵运行而失败之后,圣灵运行而成功。
邪灵运行-而-成-功-而失败

怀疑、焦虑、懊悔、无助、软弱、封闭、恐惧,是,丑的。
相信、冷静、接纳、承担、坚强、敞开、安定,是,美的。
救助、奉献,是,美的;服侍,是,更美的。
自由,既是散漫、又是节制,既是随心所欲、又是规范欲望,既是乏耻、又是知耻。
价值信心的充满,是,美的。
价值信心的缺乏,是,丑的。
误信,正信,对于效果的理证、对于价值的理证,拟构中的理证、记忆中的理证,对于某些次他感的拟构,自识、从「体」的方面来考察、测度;正信、误信,与,欺骗、隐瞒,无意的隐瞒、由于不安而想去吐露自己的隐秘、先欺骗再坦诚,欺骗、谅解的代价
真理,是,美的。错谬,是,丑的。
温和的怀疑,是,美的。
价值,是指,对于某次生存的原因。
良善,是,美的。邪恶,是,丑的。
刚毅,是,美的。怯懦,是,丑的。
意义信心的充满,是,美的。
意义信心的缺乏,是,丑的。
积极,是,美的。消极,是,丑的。
一切、识、皆有、意义。
睡眠中的识、注意。死亡中的识、注意。
受限的注意、完全的注意。
神圣意味与世俗意味的分离,
具有神圣意味的罪、具有世俗意味的罪
圣义谛与世俗谛的分离之谬误,有限之人的怯懦逃避:
爱人恨罪。恕人定罪。称义成圣。
有限的价值,是,终会朽坏的。
无限的价值,是,永远不朽的。
有限的价值,导致着,舒适、痛苦。?
无限的价值,导致着,平安、快乐。?
罪,导致着,朽坏。?价值,与,罪毒
犯罪,是指,亏缺神的荣耀。
悔改,是指,认罪、知耻。忏悔
悔改罪行,在于,承担罪罚。
甘愿承担痛苦。甘愿承担罪罚。
实践,比,沉思,更美、更显明。
接纳意义、顺服求生存,就得着,永远不朽的平安。:「与父同行」
所领受的荣耀的显明、不朽,导致着,发展;荒诞,导致着,衰颓;荣耀,与,征服、意向
对于未察的重视,是,荣耀

对于某次性节制而来的痛苦的忍耐的意义,是,永远的。
对于某次性服侍的拟构的意义,是,暂时的。
圣洁的性服侍的意义,是,永远的。
服侍主,就是,按神的旨意,服侍自己、他人。
用音乐、把意义升华成美、把快乐升华成爱。

男权,主人;忘记伤害,牢记亏欠;进取创造;亲密,唤醒、敏锐;陌生,忽视、迟钝,利益;羞耻心的敏感程度,关系的亲密程度;对于亲密的畏惧
与神为友、自重,祷告

尊贵,是指,价值意义、属于价值范畴的意义;
自尊,是指,自信自爱;
卑贱、卑微,是,丑的;耻辱,是,丑的;
对于某次荣耀的目标,是,美的;
对于某次卑微的意义,是,美的。
荣耀,是指,无限价值意义,被重视着的美;
荣耀,是,永远的。
对于某种自尊的信心,是,有正有误的、有利有弊的;
自负,是指,对于某种自尊的误信;自负,是,丑的。
虚荣,是指,对于某种尊贵的误信;虚荣,是,丑的。
对未知的敬畏,是,丑的。
盼望、忧虑,终会朽坏之事物而劳苦的意义,是,暂时的。
「没有了这种盼望,也就,没有了对于自尊的正误之判定、忘记了自己。」
忘我,是,美的。绝望,是,丑的。漠视美丽,是,丑的。
谦卑,正信的自他比较、重视他人、自罪自微的信念、悔改归正、承担责任、常以为亏欠。谦卑,是,美的。
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是,正信、有价值的、美的。
所盼望的事物是朽坏的,所信心的意义是暂时的。
所盼望的事物是不朽的,所信心的意义是永远的。

活力,是,美的。越清醒,越有意义。
暂时的意义,是,美的;永远的意义,是,更美的。

爱美的;恨丑的。喜爱美丽;憎恨丑陋。
愤怒,是,积极的。抱怨、无能之恨,是,消极的。抱怨,里面含着,轻视。
自杀,绝望、劳苦、焦虑
羡慕、怜悯、嫉妒、恶意

集体利益,潜规则,吃亏,苦难,承担
利益,交换,给予、获取,竞争、合作
人的存在形式:良性的竞争(成为最美之人)、顺服求生存,导致着,生存、专注、接纳意义;利益、兴趣,舒适、快乐
循蹈;服侍他人、顺服于价值,就,赦罪得释放?:「敬畏审判」

必然,因果、或、短期因果(暂时、永远)
或然,非因果、或、长期因果(混沌)
自由,主宰或然、互斥意志
态度,是,自由的

心声,是指,对于某些次声音的经历。
心语,是指,蕴含着某种意思的心声。

指称,是指,某次情节、联结着、某次心语。
会意,是指,某次心语、联结着、某次情节。

慾念,是指,某次慾望所联结着的心语。
妄念,是指,某次妄想所联结着的心语。?
苦念,是指,某次苦观所联结着的心语。

创造、变异,是,某种或然变化。
建造、重现,是,某种必然变化。
创造、父所启示的任务,与,对于未察的重视程度;唤醒,问题、恐惧

互斥意志、注意,是,某种或然变化。

偶然变化,是指,未察必然变化、主体所没注意过的必然变化。

泛灵论;神,绝对的理智、完全的注意、本原的自由、庄严的性情、永远的圣灵。

问题,是指,对于某次偶然变化的疑问。
解答,是指,对于某种必然变化的概括、对于某种偶然变化的适应措施。

技术,是指,问题概括及其解法。
程序,是指,数据结构及其算法。
模型,是指,对于拟实的技术。
建模,是指,对于拟实的计划。
解模,是指,对于拟实的实施。
软件模型,是指,对于拟实的程序。
软件建模,是指,对于拟实的编程。
软件解模,是指,对于拟实的进程。

模拟,分为,拟实、拟虚。
来原,是指,与模型对应的事实。

当即行动,增强,对于某种偶然变化的适应力。
但,人会拖延、不愿儆醒

独立、与、交通,对于联结的交通,更不朽的存在形式
更不朽的心思、身体,永远不朽的平安

兴趣、快乐、生活情趣;佛学、哲学,作为,一种思维训练

弊害、痛苦,错误、误信,有限的价值、终会朽坏;佛学、消极的哲学,作为,一种信仰;
忽视、漠视,无私、无我、虚空、无恥、不惭
去分别,就是,注视;不去分别,就是,漠视;
漠视伤害,导致着,忘记伤害
走向虚空,就是,放弃羞耻、光荣、尊贵、荣耀
佛学的惊奇性质的信心,导致着,漠视。


判断真假善恶会让人疲倦。
困倦至极会有虚空感和罪恶感。
我直接承认『雅苏死后复活了』。
我要做的工作是实现「创生」。
我要做的工作是判断一些与「创生」有关的问题。
比如,判断『自己死后能不能复活』。


量子神经科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量子力学和神经科学的概念,旨在探讨量子力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理解,包括大脑、意识和生物学过程。


因为依顺着上帝而有的忧愁能生出不后悔的忏悔来、以至于得救;而世俗的忧愁却能生出死亡。
(哥林多后书 7:10 吕振中)

「金刚经」的邪灵,完全地,杀死了,吾的心灵。
真常唯心系,曾经,在吾的心灵中,孕育,却流产了。

忘罪,忘无明。

积极的态度;佛教(真常唯心系)唯一的「用处」就是:让人不再惧怕死亡、平安地享受死亡
基督教,比,真常唯心系,更加清晰。
已成、与、未成;易信、与、难信;注意频次,信心,快乐、爱,恐惧、严肃,惊奇、敬畏;对于实感的表征之信,分别由惊奇(客观)、敬畏(主观)而来的信心
某些次表征的联结;「信」,意味着、某种与真实的关系,是一种、「成」

吾站在能否使人相信、使人完美(功效之灵)的角度进行评判。
想要觉悟吗?想要神启(神的启示)吗?请跟随基督。

基督教、佛教的义理都是自洽的。佛教在其反理智、反思辨、反唯一性的核心立场下更显得宽容。但是,佛教的义理,是,错误的、不合经验的。佛教的义理不能使人趋向完美。
对于情绪可能产生的弊害,在基督教那里是狂热;在佛教那里是麻木。宗教战争与殉道;罪意识的泯灭与遁世。

死亡,睡眠、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生活,能力、活力
目标;拿起、与、放下,对于有效的意义、与、对于无效的意义,交替地增强信心

激情、贪爱、冲动、狂热,浮躁、疏忽、粗心、大意、出错、失常;勇气、畏惧,意外感、危险感、失控感
目标正面采取一种虚无的态度、弊害,
采取一种卑微的态度、目标反面采取一种意义的态度、利益
反面的意义,来自于,当下的注意;
来自于,持续着的生。
圣灵中重生出正面的希望。

羞耻,与,认同、内疚、自侮自辱、自轻自贱,谄媚、取悦;知耻;知丑;耻辱之恨;丑陋之恨;
轻视,是,罪;恥笑,用轻视将耻辱施加给他人来揭示丑陋是一种罪;轻视,在于,对于神之创造的轻视
在意神的认可;在意自己的认可;在意他人的认可、重视。在意认可,是,以得到认可为目标或意向,因而,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或意向。由于完成任务而吸引他人。
吾之前对悔改的理解是错的。悔改,是真正地愿意去改变,而不是与某种恐惧相关联的负罪感。
愿意悔改与否,不是一个意志选择的问题。
悔改的意愿,凭直觉而确认
通过禅修而获得父的智慧。自由地认可或否决。
对于、某些次主体方式之美、某些次机体状态之美、的隐秘,
因为、他人、不是都会、去欣赏、去尊重、去重视;
客体方式之美,把、隐秘之美、以独特的形式给显明出来;
独特的形式,独特的信仰体系,效果、价值,感体
认同、欣赏自己所显明的美。
认同、欣赏他人所显明的美。
不被认可、欣赏,是,丑的。被轻视,是,耻的。
已察耻辱,是指,被他人所轻视着的自己之丑陋。神重视人。
未察耻辱,是,隐秘之丑。丑陋,不一定是,耻辱。
耻辱,是指,被邪灵所轻视着的自己之丑陋。
主体所尊重着的造物之美,是,某种荣耀。
主体所尊重着的造物之丑,是,某种卑微。
将、客体态度所针对的东西、划分为、主体、与、主体方式?
轻视你的客体方式,就是,轻视你。
轻视你的主体方式,就是,轻视你。
对于耻辱的忽视?,对于他识的(拒绝、忽视)?、对于客体方式的重视、对于效果的重视、对于自识的重视
对于神之创造的轻视,轻视所导致着的厌恶、犯轻视之罪:
委屈,重视他人、却被他人厌恶,自己悔改、渴望他人悔改
伤害,重视他人、却被他人轻视,恨、忍耐祷告、犯轻视之罪
相互轻视,导致着,相互恨恶、愤怒、暴力。
犯轻视他人信念之罪,犯轻视他人态度之罪,悔改轻视他人态度之罪,重视他人的态度,知耻,知丑
审美能力、爱之能力是由羞耻心发展而来的
父爱,盼望他人成为完美
待人如己,甘愿承担神子的责任、甘愿承担他人的痛苦罪罚;责任,使命?与父的亲密关系
神子的责任,就是,为丑陋负责、去消除丑陋
羞耻能力;时空行为理解能力,对于他识的理解力、对于你的主体方式的表征力
客体方式,导致着、联结着,主体方式、机体状态
形体,导致着、联结着,身体、快乐、痛苦
轻蔑、轻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损害着,羞耻心
羞耻,对于亲密程度的重视;我们在争辩的时候,真正损害着羞耻心的,实际上是,轻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不是,轻视他人的(由父所创造的)信念?
羞耻、光荣,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敬重
恥辱、傲慢,轻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轻蔑
羞耻、羞辱,在含义上,有所不同吗?
单方的轻视、双方的轻视?
一方,是,非吾所显明出来的罪;一方,是,吾所显明出来的罪。
狭隘、愚蠢、固执,轻视他人的信念
开明、智慧、变通,重视他人的信念

态度:认同、欣赏、尊重、重视、轻视、忽视、鄙视、反对
客体所做:我对你的态度、你对我的态度、你对他的态度
主体所想:我对你的态度、你对我的态度
主体所说:我对他的态度、他对我的态度、他对你的态度
对于某些次态度的记忆、拟构;怀疑、与、确信;
你对我的态度、有正有误;作为某种主体效果的客体态度,对于客体态度的目标、意向;对于态度的态度、有正有误;
渴望被重视、被认可、被理解、被公正地对待;
虚荣;自负,轻视,反对、有正有误,对于他人的误解;对于自己态度的温和的怀疑;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偏见、综合比较,是,某种轻视;
我对客体的态度:你对我的态度、你的确信,我的确信、我对你的态度;确信、对于确信的态度;我对自己的态度,耻辱之恨、丑陋之恨
对于某种经历的认同。对于某种人生概括的认同。省略主语、所有格。怕丑。
注意,是,自由的。?我是谁?

洗雪耻辱。发现承认理解自己的罪。理解宽恕他人的罪。甘愿承担痛苦伤害罪罚。忍受耻辱。忍受轻视。忠贞,永远、信守承诺、谦卑忘我、亲密无间。忠贞、与、愈他,你快乐、我快乐,你激昂、我激昂,你悲伤、我分担理解安慰,你动摇、我坚定,你埋怨、我谦让
「魔鬼都是受苦的天使。」
「天使是要遭受多大的痛苦才会如此堕落。」
「甘愿承担伤害只为再见天使的笑容。」
忍受轻视之冷漠。忍受轻视之拒绝。忍受轻视之厌恶。忍受轻视之愤怒。忍受轻视之逼迫。忍受轻视之弃绝。
忍耐,是,美的。祷告,是,美的。
祷告,导致着,悔改轻视之罪。
父的公正,在于,罪恶、必招致、毒罚。
父的法典,非重非轻、赏罚分明。

轻视,丑陋的愤怒;重视,美丽的惧怕;冒犯

羞耻、与、新奇、的混杂

悔憾、侥幸,与,对于某种意义的信心
既失望又悔憾,是,对于以积极的态度所针对着的或然的拟构的苦观所联结着的痛苦。
既失望又侥幸,是,对于以消极的态度所针对着的或然的拟构的慾望所联结着的快乐。
或然,意味着,失去控制、获得趣味。
幸运,积极地对待或然的快乐、消极地对待或然的痛苦。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禅修,静思、自愈、祷告、悔改、父愈;散乱、纠结、迷惑、浮躁,慾望、轻视,苦毒
睡觉前后,转向创造主、追求「终极真实」,集中注意、静思祷告。
意志之静止之力、心思之活力、身体之活力
清静与活泼之间的张力,作为生活的目标
静坐,灵、与、圣灵,生活效用最大化

忠贞,使命;先把他人所要求的事情(任务)做完,再放任思绪(业余);志同道合
坚贞、沉静,定思;在任务完成之前,把所有扰乱目标的心思全部灭除
可以尝试静思、静坐、心经,以达到完全清静、究竟寂静的机体状态;工作两小时,休息二十分钟

静坐 => 自我独特视角难题
幸福论 => 圣经 => 心经、金刚经 => 人格自杀
技术 => 人格移植
静坐,仍然是,隐秘的。睡眠,可以帮助,思考、记忆。

从、神经学、脑科学、心理学、而来的研究方式,对隐秘的内在意识进行研究。
佛学、以及、静坐体验,可以对、更低层的记忆之机理,提供启发。梦,可以对、记忆结构之机理,提供启发。

吾们来讨论讨论关于宗教上的怀疑和纷争。
由于宗教教义的隐秘性特点,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隐秘性都会给宗教徒之间带来怀疑和纷争等等不稳定不和谐。
当今的中国人大多不以隐秘之事为信仰,也不以隐秘之事为理由而纷争。宗教纷争,虽然是以宗教为名义,但,根本原因却是在于利益。这是,少数人在利用人群对于隐秘之事的误信来夺取利益。或者是,人群、自欺欺人地、以宗教为名义来发泄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憎恨和愤怒。
吾们来考察考察纷争的极端情况,宗教裁判所、文化大革命。
与佛教有联系的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不是,宗教战争。因为这些战争是以正义为名义,并不是以宗教为名义。由此看来,宗教本身必须为其容易作为人群纷争的借口而负一定的责任。
吾们来说说「宗教裁判所」。一神教有种说法:「信是一种德行」、「不信是一种罪」。这种对于善恶的判定实在是太过于敏感了。如果一种行为并非出于意愿,那么就不能判定它的善恶。信心岂是一种意愿呢?所以,不信不是罪。而且,温和的怀疑是有益的。怀疑,是,一种内在的纷争。温和的怀疑之所以有益,恰恰是由于,它导致更坚固的确信。
另外,「不信是一种罪」这种表述是有歧义的。这种表述的准确意思是,「不愿接触真理是一种罪」。不信是罪果。它源于轻视之罪。吾们永远不应该去犯罪。吾们也不应该去审判轻视之罪。人还不能以内在的隐秘之事作为证据来给人定罪。人不应该轻易地去断定他人的隐秘。神能审判罪性,而人不能。人只能审判罪行。人只能判定显明出来的行为之善恶。吾们应该用对其诉说、对神祷告来取代对其轻视之罪的审判。
在那些信仰处于生活中心地位的癫狂日子里,例如宗教教义之差别这种内在的隐秘之事会成为审判的项目。这种、人对人的审判,加剧了,怀疑和纷争。
怀疑和纷争、的、根源,在于,隐秘之事、的、未知性。

灵魂粒子,是指,受到记忆作用的粒子。即是说,如果一个粒子的内在意识受到了记忆机能结构的支撑,那么就称这个粒子为灵魂粒子。
假定、回忆、是持续不断的。深度睡眠,是,一种无记有忆的感知状态。唤醒,是,一种有记有忆的感知状态。
从「我」这个概念出发而推想出「吾」这个概念。从「我」到「吾」,灵魂粒子、从「单数」到「复数」(如在 Boscovich 的一种原子论 Dynamism 的视角下)(在非原子论的视角下:从「可数」到「不可数」)。「我」,就是指,某个灵魂粒子以及支撑它的内在意识的所有结构。这些结构相互协作而在宏观层面上显明出功能和意志。「吾」,就是指,「我」之内的所有灵魂粒子以及支撑它们的内在意识的所有结构。
吾必须不断地用这种新的自我观去理解世界,并不断地与原来的自我观相区别,将新旧两种自我观更加清晰地描述出来,找到一种判定「吾」之存在的实验。
旧自我观,生命的两端是虚空,睡眠和死亡都是虚空。

破碎而出、历久弥香,向生而死、向死而生,「我快死了」、「复活重生」

谦卑的馨香;谦卑,是,荣耀;永远、不朽,是,出于信
谦卑的人必会闻到基督耶稣的香气
内心纯洁纯净的人必得见神
对神的亏欠,自己要努力良善、完美
记住自己对他人的亏欠、对朽坏着的自己的亏欠
显明之美:我将是良善。我将是完人、圣人、神人。
隐秘之美:我已是良善。我已是完人、圣人、神人。
我欠耶稣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被赦得释,与,心灵的怯懦:
因为我已感到亏欠,所以我的罪已被赦免。
罪是有意义的。因为罪让我感到亏欠。
圣义谛与世俗谛相分离的错误:
在神前有赦罪的信心;在人前有良善的行为。

充实,是,美的。空虚,是,丑的。
一切、意义、皆是、亏欠着的意志(被动)
意志、要把、隐秘之美、显明出来;去显明圣灵(主动)

如何、唤醒、沉睡着的美?
虽然生活不必完全沉浸在对于美的爱中,但是对于美的爱、对生活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任务、业余;喜爱,激昂、兴奋
爱、吹散、一切绝望。
爱、充实、一切空虚。
正是通过爱、心灵(主体方式)得着圣灵(客体方式之美)的滋养、意志得着活力(对于隐秘之美的明显之力)的供给。

唤醒着的美,是,爱的原因。
信心着的意义,是,快乐的原因。

相信的痕迹,有意相信、无意相信,
重视他人的信念,迷信之痛
审美经验、审美经历之概括
审视美丑之具象、某次美丑,指称或然
审视美丑之抽象、某种美丑,指称确然
圣灵:父的自我信念。
圣灵,美丽,褒义词;邪灵,丑陋,贬义词

美沉睡了,爱就堕落成快乐。
意义信心缺乏了,快乐就堕落成舒适。
利益缺乏了,生活就只剩下痛苦。

对于意义的信心的缺乏,是,罪。?(轻视)
有意义吗?真的没有意义吗?

世人、世事都难有完美。但,美比丑多一些。

广博,是,美的。狭隘,是,丑的。
顺从,导致着,广博。悖逆,导致着,狭隘。
熄灭愤怒的愤怒是美的。制止暴力的暴力是美的。

Read More

2015-09-03
Web 开发环境配置指南

Web 开发环境配置指南

本文整理了 Web 开发中常用的环境配置和工具使用方法,包括 ECMAScript、Ruby、Git、Hexo 等工具的配置指南。

ECMAScript

遮蔽(遮盖、屏蔽),可见(作用域、可见域);生存期。

Octopress

Start Command Prompt with Ruby

1
2
3
# DevKit
ruby dk.rb init
ruby dk.rb install
1
2
3
4
cd Octopress
ruby --version # Should report Ruby 1.9.3
gem install bundler
bundle install
1
gem install rubypython # not necessary for Octopress now
1
2
3
4
cd Octopress
rake new_post["title"]
rake preview # http://localhost:4000/
rake deploy
1
2
3
4
cd Octopress
bundle exec rake new_post["title"]
bundle exec rake preview
bundle exec rake deploy

Git Bash

1
2
$ pbcopy < ~/.ssh/id_rsa.pub
# Copies the contents of the id_rsa.pub file to your clipboard
1
git clone git@github.com:seii-saintway/seii-saintway.github.io.git Octopress
1
2
cd Octopress
git checkout -b source origin/source
1
2
cd Octopress
git checkout source
1
2
3
4
cd Octopress
git add .
git commit -m 'your message'
git push origin source

Windows Command Prompt

Add the “cmd” directory of “git” to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 “Path”.

Add the “bin” directory of “Ruby” to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 “Path”.

Add the “Python” directory to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 “Path”.

My “rake setup_github_pages” with “git init”

1
2
3
4
5
6
7
8
9
cd Octopress
git in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seii-saintway/seii-saintway.github.io.git
git checkout -b source

cd _deploy
git in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seii-saintway/seii-saintway.github.io.git
cd ..
1
2
3
cd Octopress
rake generate
rake deploy
1
2
3
4
cd Octopress
git add .
git commit -m "Fresh Start!"
git push origin source

NPM

1
2
npm --registry "http://npm.hacknodejs.com/" install underscore 
npm --registry "http://registry.npmjs.vitecho.com/" install underscore

npm install

macOS

command + shift + G

Hexo

1
2
3
cd hexo
npm install --save
node_modules/hexo/bin/hexo server --debug
1
2
3
4
5
# https://hexo.io/
npm install hexo-cli --save
npm install hexo --save
npm install hexo-server --save
npm install hexo-deployer-git --save
1
2
3
hexo s
hexo g
hexo d
1
2
3
hexo clean
# Clean the cache file (db.json) and generated files (public).
# 在某些情况(尤其是更换主题后),如果发现您对站点的更改无论如何也不生效,您可能需要运行该命令。

vi

1
2
gg
G

ESLint

1
npm install -g eslint

Continuous Integration

git submodule

1
2
git rm --cached -r themes/freemind
git submodule add https://github.com/seii-saintway/hexo-theme-freemind.git themes/freemind
1
git submodule update --init

git update-index

1
2
git update-index --assume-unchanged .idea/workspace.xml
git update-index --no-assume-unchanged .idea/workspace.xml

encoding

1
git config --global core.quotepath false
Read More

2015-09-03
My First Test

我的第一个测试程序

这是一个简单的 C++ Hello World 程序,用于测试博客系统的代码高亮功能。

C++ 代码示例

1
2
3
4
5
6
7
8
// My Hello World! Written in C++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How are you? Friends." << endl;
return 0;
}

程序说明

这个程序演示了:

  • C++ 基本语法结构
  • 标准输出的使用
  • 主函数的定义
Read More

2014-10-25
彼拉多对耶稣说:『真理是什么?』

公私兼顾:
损公利己,于心有所不安;
克己奉公,于心有所不忍。
--《新伦理学教程》P294

担忧在绝路上挫败:统筹兼顾。

高三那年,每天行色匆匆。
那天是那年最后的一个星期天。上午的第四节是生物课。上完课后,我用课间短短的十分钟时间继续埋头看书学习。之后的第五节是数学课。那是上午最后的一节课。整个数学课恍如一晃。我伸展着身体,走出教室去透透气。刹那间,我想起来,我应去找老师要一份卷子。昨天,课代表发卷子时,少了两份卷子。所以,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还没有领到卷子。“唉,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呢?”
后来,好心的课代表给我送来了卷子。

厌恶“宿命论”的理由:害怕“绝对无意义”、害怕“失去自由”、害怕“意志不是第一因”、害怕“否定自我”。事物若要具有相对的意义,第一是要被人所需要,第二是要通过人自觉而主动地耗费精力而产生。

关于“业力”:共业与灾祸。道德因果律。“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道德因果律向非道德领域拓展。

为了充分工作而忍耐放逸的慾望是善。为了过分娱乐而减少工作是恶。
充分工作是善。过分娱乐是恶。
对整洁的过分苛求,是恶。

完全的教育,一面是应试教育,一面是素质教育。
应从考题出发把握应试方法。一种是采用最直白的思维方式做题,忽略所有含混,模拟考试的情况。一种是理清所有含混,一题一题地做,深入思考标准答案。
学而思,思而学,虚实结合。

经验的证伪作用。理论,关于经验(感)的虚感。
常识是确实的。

择二不休。

操作要素,构造概念。

焦虑,积极作用,显在危害会导致对潜在危害的担忧甚至焦虑的情感。

公有内涵就是自己和他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印象。
私有内涵就是只有自己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印象。

语言表达可以看成是或然推理。
直观相似性是探索或然推理的拐杖。
相似的发现是印象的细节在心灵中累积的结果。

语言的发展,概念的创造。
把单词开头的元音和结尾的辅音省略而来的发音,与意思相联结。

小段语句的直观,大段语句的直观。意义要素的容错性渐进。

以经验主义来区别虚感中的真假。灵感是神的。除此以外是我的。

“小己”的愔感能够生发出平和的情感来。“贫乏”。

只要不去当精神病人,就不会被歧视。
坚决不再去当精神病人。坚决否认这样的想法“虚假的事物为真实的”。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在真假问题上从众实。在好坏问题上从众虚。

活在真实里。

关于害怕,己?对短暂的害怕。对约束的害怕。对痛苦的害怕。干脆、索性。

地位,高贵、低贱,态度。

解答过去所产生的问题的猜想的产生,灵光一晃。猜想、怀疑、证实。假设、分析、证明。

意义就是需要。需要就是意义。

前必然、后必然。



虚拟是真实的,但不是终极真实的;
真实是虚拟的,是与终极真实相似的。

因为信了所见所闻中的真实,我们在爱中勇敢地精炼出终极真实。
喜爱某位历史人物的追随者一般不会去研究相关的历史书本身。
因为有人认为圣经提到了它本身,所以有人去研究它。
如果我们研究某本书本身,我们能够确认的只是关于那本书本身的真实。
终极冒死者探究关于宇宙的奥秘真实。

作为量子化学家的雅苏关于宇宙的直觉是怎么样的呢?
人类关于宇宙的直觉是怎么样的呢?

Read More

2014-07-04
量子虚拟机


量子计算模拟器(Quantum Computing Simulator)和量子虚拟机(Quantum Virtual Machine)

量子虚拟机通常被认为比量子计算模拟器更高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模拟的层次与范围
  • 量子计算模拟器:
    • 量子计算模拟器通常专注于模拟量子计算机的具体行为,例如量子比特的状态、量子门操作和量子算法执行等。它通常模拟的是量子计算过程的核心部分,即量子电路的运行。
    • 由于其主要模拟量子比特的操作和量子算法,它的应用范围更多集中于小规模的量子系统,因为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计算复杂度也会快速增长。
  • 量子虚拟机:
    • 量子虚拟机提供了一个更为完整和高级的虚拟量子计算环境,不仅模拟量子比特的操作,还模拟整个量子计算机的硬件和资源管理。例如,它可以管理量子比特的分配、量子门的执行,以及量子计算中的资源调度等。
    • 量子虚拟机允许开发者运行和调试量子程序,并在一个类似于实际量子计算机的环境中进行开发。它支持模拟更复杂的量子计算系统,且通常包括对量子硬件特性(如量子误差、退相干等)的模拟。
  1. 功能与资源管理
  • 量子计算模拟器:
    • 量子计算模拟器通常侧重于单一功能——模拟量子计算的操作和算法。它是为开发、测试和验证量子算法而设计的工具,主要通过数值计算来实现量子计算过程的模拟。
    • 模拟器通常不涉及量子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也不完全模拟量子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 量子虚拟机:
    • 量子虚拟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虚拟量子计算平台,不仅模拟量子计算的算法,还模拟量子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例如,它可以处理量子比特之间的交互、量子门的应用、量子算法的执行等多个层面。
    • 量子虚拟机能够支持量子硬件抽象层,使得用户在开发量子程序时无需直接关注硬件细节,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量子计算机的所有操作和行为。
  1. 适用性与扩展性
  • 量子计算模拟器:
    • 通常用于量子算法验证和研究,尤其适用于在没有量子硬件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 适合用于小规模的量子系统,因为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限,无法有效模拟大量量子比特的行为。
  • 量子虚拟机:
    • 量子虚拟机更适合用于量子程序开发和调试,特别是当开发者需要一个更完整的虚拟量子计算机环境来运行和优化程序时。
    • 它通常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可以支持较大规模的量子计算系统,且不受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的限制。
  1. 模拟的细致程度
  • 量子计算模拟器:
    • 模拟器通常关注量子算法的执行,提供的是一个较为简化的模型,专注于模拟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门操作及量子计算流程。
  • 量子虚拟机:
    • 虚拟机则提供了更细致的模拟,不仅模拟量子操作,还能模拟整个量子计算机的运行环境,包括量子计算机的硬件特性、资源分配、调度策略、量子误差等。它是一个接近实际量子计算机的虚拟化工具,允许开发者运行、调试、优化和执行量子算法。
  1. 开发和应用场景
  • 量子计算模拟器:
    • 主要用于量子计算算法的测试和验证,适合在实验室环境中或教育平台中使用。它为量子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工具来验证和调试量子算法。
  • 量子虚拟机:
    • 除了用于量子算法的开发,还可用于量子程序的调试、性能优化和与硬件接口的对接。它允许开发者进行更复杂的模拟,尤其在没有实际量子硬件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开发体验。

总结:

  • 量子虚拟机通常被认为是比量子计算模拟器更高级的工具,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虚拟量子计算环境,不仅模拟量子计算的核心过程,还涉及资源管理、硬件抽象、程序调试等多个层面。
  • 量子计算模拟器专注于量子算法的测试与验证,适用于较小规模的量子系统,而量子虚拟机则能够模拟更复杂的量子计算系统和硬件特性,支持量子程序的开发和调试。

因此,量子虚拟机更适合用于量子算法的开发、测试和调试,而量子计算模拟器则更多用于算法验证和基础研究。

In [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qulacs import QuantumState, QuantumCircuit
from qulacs.gate import X, H, S, RX, RY

def dump_machine(state):
    print("State vector:")
    print(state.get_vector())
    print()

def run_example():
    # 初始化 1 量子比特的量子态
    state = QuantumState(1)
    state.set_zero_state()
    print("State |0⟩:")
    dump_machine(state)

    # 创建量子电路
    circuit = QuantumCircuit(1)

    # 应用 X 门
    circuit.add_gate(X(0))
    circuit.update_quantum_state(state)
    print("State |1⟩:")
    dump_machine(state)

    # 应用 H 门
    circuit.add_gate(H(0))
    circuit.update_quantum_state(state)
    print("State |-⟩:")
    dump_machine(state)

    # 应用 S 门
    circuit.add_gate(S(0))
    circuit.update_quantum_state(state)
    print("State |-i⟩:")
    dump_machine(state)

    # 应用 RX 和 RY 门
    circuit.add_gate(RX(0, 2.0))
    circuit.add_gate(RY(0, 1.0))
    circuit.update_quantum_state(state)
    print("Uneven superposition state:")
    dump_machine(state)

    # 复位量子比特(Qulacs 没有 Reset 直接操作,需手动设为 |0⟩)
    state.set_zero_state()
    print("Reset to state |0⟩:")
    dump_machine(state)

run_example()
In [ ]:
from qulacs import QuantumState, QuantumCircuit
from qulacs.gate import X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 1 量子比特的状态
state = QuantumState(1)

# 生成一个随机的复数态向量
random_vector = np.random.randn(2) + 1j * np.random.randn(2)  # 生成随机复数向量
random_vector /= np.linalg.norm(random_vector)  # 归一化处理

# 加载随机态
state.load(random_vector)

# 创建一个量子电路并添加 X 门
circuit = QuantumCircuit(1)
circuit.add_gate(X(0))  # 对量子比特 0 施加 X 门

# 在应用 X 门之前打印状态
print("应用 X 门前的状态:")
print(state.get_vector())

# 运行电路
circuit.update_quantum_state(state)

# 在应用 X 门后打印状态
print("应用 X 门后的状态:")
print(state.get_vector())
In [ ]:
from qulacs import QuantumState, QuantumCircuit
from qulacs.gate import H, Measurement

def random_bit():
    # 创建一个量子状态(1 个量子比特)
    state = QuantumState(1)
    state.set_zero_state()  # 初始化为 |0>

    # 创建量子线路并应用 Hadamard 门
    circuit = QuantumCircuit(1)
    circuit.add_gate(H(0))  # H 门作用于量子比特 0
    circuit.update_quantum_state(state)

    # 测量量子比特
    measurement_result = state.sampling(1)[0]  # 采样一次,返回 0 或 1

    return measurement_result

# 运行测试
print(random_bit())  # 每次运行应该随机返回 0 或 1

CPU、GPU 和 QPU 的全称及解释:

  1.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
  • 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中文名称:中央处理单元
  • 功能:
    • CPU 是经典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
    • 处理通用计算任务,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 具有较强的单线程性能,适合复杂的逻辑控制和串行任务。
  • 常见制造商:Intel、AMD、ARM。
  1.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
  • 全称: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中文名称:图形处理单元
  • 功能:
    • 最初设计用于图形渲染,尤其适合并行处理大量像素和顶点数据。
    • 由于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被广泛用于通用计算(GPGPU),如深度学习、科学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 适合需要大量并行计算的任务。
  • 常见制造商:NVIDIA、AMD。
  1. QPU:Quantum Processing Unit(量子处理单元)
  • 全称:Quantum Processing Unit
  • 中文名称:量子处理单元
  • 功能:
    • QPU 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组件,用于执行量子计算任务。
    • 利用量子比特(Qubits)进行计算,支持量子叠加、量子纠缠和量子干涉等量子特性。
    • 适合解决某些特定问题,如大数分解、数据库搜索和复杂优化问题。
  • 常见制造商:IBM、Google、Rigetti、D-Wave。

总结对比表

组件 全称 中文名称 功能特点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单元 处理通用计算任务,适合串行和逻辑控制任务
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图形处理单元 适合并行计算和图形渲染,加速大规模数据处理
QPU Quantum Processing Unit 量子处理单元 执行量子计算,适合特定的复杂计算问题

每种处理单元在计算架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互补使用可以提高计算效率,满足不同类型的计算需求。


OpenCL(Open Computing Language)是一个开放标准的并行计算框架,用于在异构计算设备(如 CPU、GPU 和其他加速器)上进行通用计算。

OpenCL 用于实现跨平台的量子计算模拟器: 由于 OpenCL 的跨平台特性,基于 OpenCL 的量子计算模拟器可以在多种硬件上运行,从而降低对特定厂商(如 NVIDIA CUDA)的依赖。

基于 OpenCL 的跨平台量子计算模拟器虽然不像基于 CUDA 的模拟器那样多,但仍有一些工具和框架利用 OpenCL 的跨平台特性,提供在不同硬件(如 AMD GPU、Intel GPU、CPU 等)上的量子计算模拟能力。以下是一些典型的 OpenCL 实现的量子计算模拟器或相关项目:

  1. Quantum++

简介:

  • Quantum++ 是一个基于 C++ 的现代量子计算库,专注于高效的量子计算模拟。
  • 它本身没有绑定 OpenCL,但可以结合 OpenCL 后端使用,通过用户自定义加速量子态的演化和量子门的作用。

特点:

  • 跨平台支持:在 OpenCL 支持的硬件(如 Intel GPU、AMD GPU 和 CPU)上运行。
  • 轻量化设计:库本身易于扩展,适合研究和教育用途。
  • 开源:可在 GitHub 上找到源码并进行二次开发。

应用场景:

  • 小规模量子电路模拟(适合 10-20 量子比特)。
  • 教学和算法验证。
  1. Quantum Espresso(通过 OpenCL 加速)

简介:

  • Quantum Espresso 是一个广泛应用于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模拟的开源软件,专注于解决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其他量子物理问题。
  • 它可以通过 OpenCL 加速经典部分计算,为量子模拟提供高效的计算后端。

特点:

  • 跨平台支持:通过 OpenCL,支持多种硬件平台(CPU、GPU)。
  • 科学计算:适用于材料科学中的量子力学模拟,而不是量子电路的模拟。

应用场景:

  • 模拟分子、材料的量子行为(如电子结构)。
  • 研究密度泛函理论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
  1. QuEST(Quantum Exact Simulation Toolkit)

简介:

  • QuEST 是一个高性能量子计算模拟器,支持分布式计算和多线程。
  • 提供了对 OpenCL 的支持,可以利用 AMD GPU 或 Intel GPU 加速模拟。

特点:

  • 高性能:在多核 CPU 和 GPU 上优化了量子态向量的操作。
  • 跨平台:通过 OpenCL 在 AMD 和 Intel 硬件上运行,与 CUDA 不同,它不依赖于 NVIDIA 的生态系统。
  • 可扩展性:支持分布式计算,能够模拟更大规模的量子系统。

应用场景:

  • 模拟量子电路运行(如量子算法的测试)。
  • 支持中型规模的量子比特模拟(20-30 量子比特)。
  1. ProjectQ

简介:

  • ProjectQ 是一个高层次的量子计算框架,支持多种后端,包括基于 OpenCL 的经典模拟器。
  • 开发者可以使用 Python 编写量子程序,并通过 OpenCL 加速量子电路模拟。

特点:

  • 模块化设计:可以轻松切换后端(如 OpenCL、MPI)。
  • 语言友好:支持 Python 接口,适合快速开发和原型验证。
  • 跨平台支持:结合 OpenCL 后端,可以在 AMD、Intel 平台运行。

应用场景:

  • 量子电路的快速原型开发。
  • 小规模量子电路和算法测试。
  1. Density Matrix Renormalization Group(DMRG)工具

简介:

  • DMRG 是一种用于量子多体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可通过 OpenCL 加速部分矩阵计算。
  • 具体工具如 ITensor 可以结合 OpenCL 提供跨平台的张量网络模拟支持。

特点:

  • 张量网络方法:适合模拟量子多体系统。
  • 跨平台支持:利用 OpenCL 加速矩阵操作。

应用场景:

  • 模拟量子多体系统(如自旋链、量子纠缠特性)。
  • 材料科学和统计物理研究。
  1. 自定义 OpenCL 后端的量子模拟器

简介:

一些开源量子计算模拟器(如 Qiskit Aer 和 Cirq)本身并不原生支持 OpenCL,但可以通过自定义插件或后端,结合 OpenCL 实现跨平台模拟。

实现方法:

  • 修改模拟器的核心矩阵运算部分(如线性代数计算)。
  • 将矩阵操作映射到 OpenCL 的并行计算框架中。

特点:

  • 灵活性高:可以在现有框架上集成 OpenCL 支持。
  • 性能依赖具体实现:优化程度取决于开发者对 OpenCL 和硬件架构的理解。

总结

基于 OpenCL 的跨平台量子计算模拟器适合那些需要利用 AMD GPU、Intel GPU 或其他支持 OpenCL 硬件的用户。以下是一些推荐:

  1. Quantum++:轻量级量子计算库,可与 OpenCL 集成。
  2. QuEST:高性能量子计算模拟器,原生支持 OpenCL 后端。
  3. ProjectQ:Python 驱动的量子计算框架,可配置 OpenCL 后端。
  4. Quantum Espresso:适合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模拟。
  5. 自定义后端:为现有模拟器(如 Qiskit Aer)添加 OpenCL 支持。

对于小型项目或教育用途,Quantum++ 和 ProjectQ 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而需要大规模量子模拟时,QuEST 或自定义 OpenCL 后端的方案可能更具吸引力。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加速量子计算模拟和支持混合计算等方面。由于当前的量子计算机硬件仍在发展,经典计算机(特别是 GPU)在量子算法的开发、验证和模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对 CUDA 在量子计算上的应用的详细解析:

一、CUDA 在量子计算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1. 量子计算模拟器加速

背景:

  • 由于当前量子硬件的量子比特数量和纠错能力有限,大规模量子计算仍然依赖于经典计算机的模拟来开发和验证量子算法。
  • 模拟量子计算机的行为需要大量的矩阵和向量操作,这些操作在经典计算机上非常耗时,尤其是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计算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

CUDA 的作用:

  • 并行计算能力:GPU 可以同时执行数千个线程,非常适合加速矩阵乘法、向量运算等并行任务,而这些任务正是量子计算模拟的核心。
  • 优化内存访问:CUDA 提供共享内存和寄存器优化,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加速量子态的演化模拟。
  • 高性能库支持:如 cuBLAS(CUDA Basic Linear Algebra Subprograms)和 cuTensor,这些库为线性代数操作提供了高效实现,可用于加速量子计算中涉及的大规模矩阵和张量计算。

示例应用:

  • NVIDIA cuQuantum:一个基于 CUDA 的高性能库,用于加速量子电路模拟。它包含了针对量子态向量和张量网络模拟的优化函数。
  • cuStateVec:加速基于状态向量的量子电路模拟。
  • cuTensorNet:加速基于张量网络的量子电路模拟,适用于大规模量子比特系统的模拟。

性能优势:

  • 使用 GPU 和 CUDA 可以显著提高量子模拟的速度。例如,模拟 30 个量子比特的系统在 CPU 上可能需要数小时,而使用 GPU 可能只需数分钟。
  1. 混合量子-经典计算

背景:

  • 混合量子-经典计算是一种结合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的架构。经典计算部分负责控制、调度、优化,量子计算部分负责执行特定的量子计算任务。
  •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问题(如机器学习、优化问题)可以通过量子算法和经典算法协同解决。

CUDA 的作用:

  • 数据预处理和后处理:在混合计算中,CUDA 可以加速数据的预处理(如特征提取、归一化)和后处理(如结果验证、统计分析)。
  • 参数优化:在变分量子算法(如 VQE:变分量子特征求解器)中,经典优化器(如梯度下降)可以使用 CUDA 加速并行计算,提高优化效率。
  • 反馈控制:在量子实验中,GPU 可以快速处理测量结果,并根据反馈控制量子系统的下一步操作。

示例应用:

  • 量子神经网络(QNN):在训练量子神经网络时,经典的反向传播和参数更新可以通过 CUDA 加速。
  • 变分量子算法:如 VQE 和 QAOA(量子近似优化算法),其中经典优化部分可以利用 CUDA 加速。
  1. 大规模量子态的统计估计

背景:

  • 在量子态断言(Quantum State Tomography)和量子态保真度估算中,需要对大量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这对于经典计算资源提出了挑战。

CUDA 的作用:

  • 高效数据并行处理:CUDA 可以加速统计估算过程,例如对大量测量结果并行计算概率分布、重构量子态密度矩阵等。
  • Monte Carlo 模拟:用于量子噪声模拟和误差分析的蒙特卡罗方法可以通过 CUDA 加速。

示例应用:

  • 噪声模拟与误差分析:在模拟有噪声的量子电路时,CUDA 加速蒙特卡罗抽样,评估不同噪声模型下的量子计算性能。

二、CUDA 在量子计算中的优势

  1. 高效并行计算:
  • CUDA 提供了高度并行的计算能力,适合量子计算模拟中大量的矩阵和向量操作。
  1. 丰富的开发工具和库:
  • NVIDIA 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库(如 cuBLAS、cuTensor、cuQuantum),帮助开发者高效地实现量子计算相关的任务。
  1. 硬件加速:
  • 利用 NVIDIA 强大的 GPU 硬件,可以显著提高量子模拟和混合计算的性能。
  1.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CUDA 可以在多种应用场景下使用,从简单的量子电路模拟到复杂的混合量子-经典计算。

三、CUDA 在量子计算中的挑战

  1. 存储限制:
  • 随着量子比特数的增加,量子态的维度呈指数增长。即使使用高性能 GPU,也可能面临内存不足的问题。
  1. 经典与量子架构的差异:
  • CUDA 是为经典计算设计的,而量子计算有其独特的计算模型(如叠加、纠缠)。如何高效地在经典硬件上模拟这些量子特性是一个挑战。
  1. 模拟的计算复杂度:
  • 即使利用 GPU 加速,大规模量子系统(如 50 量子比特以上)的精确模拟依然非常困难。

四、总结

  • CUDA 在量子计算中的核心应用是加速量子计算模拟,使得开发者可以在经典计算机上更高效地验证和测试量子算法。
  • 混合量子-经典计算中,CUDA 提供了数据处理和优化计算的加速能力。
  • NVIDIA cuQuantum 是一个典型的 CUDA 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实例,为量子电路模拟提供了高性能支持。

尽管量子计算技术还在发展中,CUDA 已经成为量子算法开发和模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为量子计算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经典计算支持。


研究综述

  • 1 研究基础

    • 1.1 VeePalms平台和OpenModelica Compute Unit(OMCU)

      OMCU主要完成:与负载均衡服务器通信;将XML编译成Modelica文件;调用OpenModelica Compiler(OMC)将Modelica文件编译成C语言文件;调用C语言编译器将C语言文件编译成可执行的EXE文件;执行并监控EXE文件以完成交互式仿真。

      • 1.1.1 华科Resolver源代码(即OMCU)
      • 1.1.2 VeePalms相关论文
        • 1.1.2.1 《Interactive Simulation of SysML Models using Modelica》(2009)
        • 1.1.2.2 《多领域仿真建模求解器的交互性研究与实现》(华科,2012)
        • 1.1.2.3 《面向多学科虚拟实验的任务管理机制研究》(华科,2012)
        • 1.1.2.4 《面向多学科虚拟实验平台的仿真任务流监控》(华科,2013)
    • 1.2 编译原理

      • 1.2.1 《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美)Andrew。

        (主要关注基本原理和一些工具实现,如下)

        • 1.2.1.1 关于Regular Expression的Scanner Generator,比如Lex
        • 1.2.1.2 关于BNF Grammar的Parser Generator,比如Yacc
      • 1.2.2 关于Modelica语言

        • 1.2.2.1 《Modelica Language Specification Version 3.0》
        • 1.2.2.2 一个应用实例《OpenModelica for Analog IC Design》
        • 1.2.2.3 NETLAB相关实例
      • 1.2.3 关于RML和MetaModelica

        • 1.2.3.1 《A Compiler for Natural Semantics》
        • 1.2.3.2 《Developing Efficient Language Implementations from Structural and Natural Semantics》
        • 1.2.3.3 《Meta-Programming and Language Modeling with MetaModelica 1.0》 (OpenModelicaMetaProgramming.pdf)
        • 1.2.3.4 《Modelica Text Template Language Susan Users Guide》 (OpenModelicaTemplateProgramming.pdf)
        • 1.2.3.5 PELAB相关论文
          • 《A Template-Based Code Generator for the OpenModelica Compiler》
          • 《A Template-Based Java Code Generator for OpenModelica and MetaModelica》
          • 《OMCCp: A MetaModelica Based Parser Generator Applied to Modelica》
      • 1.2.4 MWorks相关论文

        • 1.2.4.1 《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分析器研究与实现》(华科,2005)
        • 1.2.4.2 《多领域建模仿真平台中语义分析关键机制研究与实现》(华科,2006)
        • 1.2.4.3 《多领域建模与仿真编译器前端交互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华科,2007)
    • 1.3 并行计算

      • 1.3.1 《OpenCL异构计算》(2012)
      • 1.3.2 与OpenMP、MPI、TBB相关的教程
  • 2 研究方向

    • 2.1 并行编译(分布式编译,Distributed Compilation)

      利用多核CPU或异构的计算机网络,并行地完成编译任务。

      参考:distcc

    • 2.2 直接编译

      当前OMCU的编译步骤为XML=>Modelica=>C=>Binary Code。考虑简化编译步骤。

      相关参考:

      • 《Template Based XML and Modelica Unparser in OpenModelica》(2012)
      • 《GCC Internals》
    • 2.3 增量编译

      通过Modelica Library共享,避免修改场景Modelica文件后,重复加载、编译Modelica Library。

      相关参考:

      • 《Incremental Compilation and Dynamic Loading of Functions in OpenModelica》(2008)
      • 《面向多学科虚拟实验平台的仿真任务流监控》(华科,2013)
    • 2.4 并行仿真

      改进OMC以生成并行版本的EXE文件。

      相关参考:

      • 《Automatic Parallelization of Equation-Based Simulation Programs》(2006)
      • 《ParModelica: Extending the Algorithmic Subset of Modelica with Explicit Parallel Language Constructs》(2011)
      • 《Simulation of Modelica Models on the CUDA Architecture》(2009)
      • 《Tools and Methods for Analysis, Debugging,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Equation-Based Models》(2015)

同阶无穷小因子

  • 圆弧长 $ \overline{(\theta) (2r)} $ 与直径 $ \overline{(2r)} $ 的比为 $ \theta $ 。
  • 圆弧所对应的弦长 $ \overline{(\sin \theta) (2r)} $ 与直径 $ \overline{(2r)} $ 的比为 $ \sin \theta $ 。
  • 圆弧所对应的弦心距 $ \overline{(\cos \theta) (r)} $ 与半径 $ \overline{(r)} $ 的比为 $ \cos \theta $ 。
  • 经过圆弧中点的切线段长 $ \overline{(\tan \theta) (2r)} $ 与直径 $ \overline{(2r)} $ 的比为 $ \tan \theta $ 。
$$ \left. \begin{array} {l} 1: \overline{(\sin \theta) (2r)} < \overline{(\theta) (2r)} \implies \sin \theta < \theta \implies \frac{\sin \theta}{\theta} - 1 < 0 \\\\ \left. \begin{array} {l} \left. \begin{array} {l} \left. \begin{array} {l} 2: \overline{(\theta) (2r)} = \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delta \theta) (2r)} \implies \frac{\overline{(\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frac{[\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3: \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delta \theta) (2r)} = \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sin \delta \theta) (2r)} \implies \frac{[\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frac{[\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sin \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4: \frac{[\overset{\smallfrown}{\int} \overline{(\sin \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overset{\smallfrown}{\int} \frac{\overline{(\sin \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end{array} \right\} \implies \ \frac{\overline{(\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overset{\smallfrown}{\int} \frac{\overline{(\sin \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5: \overset{\smallfrown}{\int} \frac{\overline{(\sin \delta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 \frac{\overline{(\tan \theta) (2r)} \times \overline{(r)}}{2} \end{array} \right\} \implies \ \theta < \tan \theta \\\\ \left. \begin{array} {l} \begin{array} {l} 6: \frac{\overline{(\cos \theta) (r)} \times \overline{(\sin \theta) (2r) / 2}}{2} + \frac{\overline{(r)}^2}{2} + \frac{\overline{(\cos \theta) (r)} \times \overline{(\sin \theta) (2r) / 2}}{2} \\ = \frac{[\overline{(\cos \theta) (r)} + \overline{(\sin \theta) (2r) / 2}] \times [\overline{(\cos \theta) (r)} - \overline{(\sin \theta) (2r) / 2}]}{2} + [\overline{(\cos \theta) (r)} + \overline{(\sin \theta) (2r) / 2}] \times \overline{(\sin \theta) (2r) / 2} \\ \implies \sin^2 \theta + \cos^2 \theta = 1 \end{array} \\\\ 7: \theta < \arcsin \sqrt{(\epsilon)(2 - \epsilon)} \implies \sin \theta < \sqrt{(\epsilon)(2 - \epsilon)} \end{array} \right\} \implies \ 1 - \epsilon < \cos \theta \\\\ 8: \frac{\overline{(\tan \theta) (2r) / 2}}{\overline{(r)}} = \frac{\overline{(\sin \theta) (2r) / 2}}{\overline{(\cos \theta) (r)}} \implies (\tan \theta) (\cos \theta) = \sin \theta \end{array} \right\} \implies \ (\theta) (1 - \epsilon) < \sin \theta \implies \frac{\sin \theta}{\theta} - 1 > - \epsilon \end{array} \right\} \implies \ \left| \frac{\sin \theta}{\theta} - 1 \right| < \epsilon \implies \lim_{\theta \to 0^+} \frac{\sin \theta}{\theta} = 1 $$

圆周运动

$$ \frac{\| \delta \vert v \rangle \|}{\| \vert v \rangle \|} = \frac{\| \delta \vert r \rangle \|}{\| \vert r \rangle\|}$$$$ \frac{\| \vert a \rangle \delta t \|}{\| \vert v \rangle \|} = \frac{\| \vert v \rangle \delta t \|}{\| \vert r \rangle\|}$$$$ \frac{\| \vert a \rangle \| \delta t}{\| \vert v \rangle \|} = \frac{\| \vert v \rangle \| \delta t}{\| \vert r \rangle\|}$$$$ \| \vert a \rangle \| = \frac{\| \vert v \rangle \|^2}{\| \vert r \rangle\|}$$

描述碳原子中电子在库仑势中的运动需要解决多电子系统中的薛定谔方程。这比氢原子复杂得多,因为碳原子有六个电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被忽略。以下是描述过程的详细步骤:

1. 系统的哈密顿算符

碳原子的哈密顿算符不仅包含电子在原子核库仑势中的动能和势能,还需要考虑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哈密顿算符一般形式为: $$ \hat{H} = \sum_{i=1}^{6} \left( -\frac{\hbar^2}{2m} \nabla_i^2 - \frac{Z e^2}{4 \pi \epsilon_0 r_i} \right) + \sum_{i<j}^{6} \frac{e^2}{4 \pi \epsilon_0 r_{ij}} $$

其中:

  • $ Z $ 是碳原子的核电荷数(即6),
  • $ r_i $ 是第 $ i $ 个电子到原子核的距离,
  • $ r_{ij} $ 是第 $ i $ 个电子和第 $ j $ 个电子之间的距离,
  • 第一个求和项代表每个电子的动能和与原子核的库仑相互作用势能,
  • 第二个求和项代表电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势能。

2. 薛定谔方程

对于多电子原子,薛定谔方程写成: $$ \hat{H} \Psi(\mathbf{r}_1, \mathbf{r}_2, \ldots, \mathbf{r}_6) = E \Psi(\mathbf{r}_1, \mathbf{r}_2, \ldots, \mathbf{r}_6) $$

其中,$\Psi$ 是整个系统的多电子波函数,包含所有电子的空间坐标。

3. 多电子波函数的近似方法

由于直接求解上述多电子薛定谔方程非常困难,通常使用近似方法,如哈特里-福克(Hartree-Fock)方法或密度泛函理论(DFT)。

哈特里-福克方法

哈特里-福克方法将多电子波函数近似为单电子轨道波函数的反对称乘积(斯莱特行列式),并通过变分法找到使总能量最低的单电子波函数。

  1. 单电子轨道波函数: 设单电子波函数为 $\psi_i(\mathbf{r})$,则多电子波函数可以近似为: $$ \Psi(\mathbf{r}_1, \mathbf{r}_2, \ldots, \mathbf{r}_6) \approx \frac{1}{\sqrt{6!}} \text{det} [\psi_i(\mathbf{r}_j)] $$

  2. 哈特里-福克方程: 每个单电子波函数满足哈特里-福克方程,该方程通过考虑平均场近似来包含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

DFT是一种计算效率更高的方法,它使用电子密度而不是波函数来描述系统。

  1. 电子密度: $$ \rho(\mathbf{r}) = \sum_{i=1}^{6} |\psi_i(\mathbf{r})|^2 $$

  2. 能量泛函: 总能量表示为电子密度的泛函,通过求解Kohn-Sham方程找到使能量泛函最小的电子密度。

4. 单电子近似:自洽场方法

在自洽场(Self-consistent field, SCF)方法中,通过迭代求解单电子薛定谔方程来逐步逼近多电子系统的解。

  1. 初始猜测: 初始猜测电子波函数或电子密度。

  2. 求解单电子方程: 在初始场中求解单电子薛定谔方程,得到新的电子波函数或电子密度。

  3. 更新场: 用新的波函数或密度计算新的有效场。

  4. 迭代: 迭代上述步骤直到收敛,即波函数或电子密度不再显著变化。

5. 总结

虽然直接求解碳原子中所有电子的薛定谔方程非常复杂且不现实,但通过近似方法,如哈特里-福克和密度泛函理论,可以有效地描述电子在库仑势中的运动。这些方法使用单电子轨道的近似和迭代求解技术,在计算上更加可行,并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电子结构信息。


Evidence for wavelike energy transfer through quantum coherence in photosynthetic systems. Engel, G. S., Calhoun, T. R., Read, E. L., Ahn, T. K., Mančal, T., Cheng, Y. C., ... & Fleming, G. R. (2007). Nature, 446(7137), 782.

D. Hayes, G. B. Griffin and G. S. Engel, “Engineering coherence among excited states in synthetic heterodimer systems,” Science, vol. 340: 6139 (2013), pp. 1431–4.

Dorfman et al.,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as a quantum heat engine.”

C. Creatore, M. A. Parker, S. Emmott and A. W. Chin, “An efficient biologically-inspired photocell enhanced by quantum coherence,” arXiv preprint, arXiv:1307.5093, 2013.

C. Tan, S. Saurabh, M. P. Bruchez, R. Schwartz and P. Leduc, “Molecular crowding shapes gene expression in synthetic cellular nanosystems,”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 8: 8 (2013), pp. 602–8; M. S. Cheung, D. Klimov and D. Thirumalai, “Molecular crowding enhances native state stability and refolding rates of globular protei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02: 13 (2005), pp. 4753–8.


第一篇论文:

Title: 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electron clouds of nucleic acids in DNA Authors: Rieper, E., Vedral, V. Journal: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2) Rieper, E.: Centre for Quantum Technolog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Vedral, V.: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UK

第二篇论文:

Title: Quantum coherence in microtubules: A neural basis for emergent consciousness? Authors: Hameroff, S.R., Penrose, R. Journal: Journal of Cosmology (2011) Hameroff, S.R.: Center for Consciousness Studies,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Z, USA Penrose, R.: Mathematic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UK


Jennifer C. Brookes, Filio Hartoutsiou, A. P. Horsfield, and A. M. Stoneham. Could Humans Recognize Odor by Phonon Assisted Tunneling? Phys. Rev. Lett. 98, 038101 – Published 16 January 2007

Brookes, J.C.; Horsfield, A.P.; Stoneham, A.M. The Swipe Card Model of Odorant Recognition. Sensors 2012, 12, 15709 - 15749. https://doi.org/10.3390/s121115709

弹性($\tau_{T0}$)和非弹性($\tau_{T1}$)从D到A的电子转移(ET)时间对于Turin的机制的成功或失败至关重要。我们将D和A视为具有能量$\varepsilon_D$和$\varepsilon_A$的单个分子轨道,它们通过一个弱跃迁积分$t$相互耦合,但不与其他电子态耦合。由于D和A之间的跃迁在电子时间尺度上是缓慢的,其余电子耦合必须非常弱以防止电子泄漏。然而,D和A将与气味分子、受体蛋白和更广泛环境中的振荡子耦合。D到A的ET速率可以从标准理论中计算出来,但需要显式处理气味分子的振荡子。我们考虑一个频率为$\omega_o$的气味分子振荡子,它与D(A)以强度$\gamma_D$($\gamma_A$)耦合。环境被视为具有频率$\omega_q$和耦合强度$\gamma_{qD}$和$\gamma_{qA}$的多个振荡子。完整系统由哈密顿量$H = \hat{H}_D + \hat{H}_A + \hat{v}$描述,其中 $$ \hat{H}_X = |X\rangle \langle X| (\varepsilon_X + \hat{H}_{osc} + \hat{H}_{e-osc,X}) \quad (X为D或A) $$ $$ \hat{v} = t (|D\rangle \langle A| + |A\rangle \langle D|) $$ 并且$|D\rangle$ ($|A\rangle$)是D(A)上的电子态。 $$ \hat{H}_{osc} = (\hat{a}^\dagger \hat{a} + 1) \hbar \omega_o + \sum_q (\hat{a}_q^\dagger \hat{a}_q + \frac{1}{2}) \hbar \omega_q $$ 是气味分子和环境的振荡子哈密顿量, $$ \hat{H}_{e-osc,X} = \gamma_X (\hat{a} + \hat{a}^\dagger) + \sum_q \gamma_{qX} (\hat{a}_q + \hat{a}_q^\dagger) $$ 耦合电子与振荡子。哈密顿量$\hat{H}_{osc}$的本征态为$|nN\rangle$,其中$n$是气味分子振荡子的占据数,$N$对应一组环境振荡子的占据数$\{n_q\}$。哈密顿量$\hat{H}_X$的本征态为 $$ |\Psi_{XnN}\rangle = \exp(u_X (\hat{a} - \hat{a}^\dagger) + \sum_q u_{qX} (\hat{a}_q - \hat{a}_q^\dagger)) |X nN\rangle $$ 具有本征值 $$ E_{XnN} = \varepsilon_X + (n + 1 - u_X^2) \hbar \omega_o + \sum_q (n_q + 1 - u_{qX}^2) \hbar \omega_q $$ 状态$|XnN\rangle$是未扰动的电子和振荡子基态的乘积, $$ u_X = \gamma_X / \hbar \omega_o $$ $$ u_{qX} = \gamma_{qX} / \hbar \omega_q $$ 时间$\tau_{T0}$和$\tau_{T1}$根据系统中电子在D和气味分子振荡子处于基态时到达A和气味分子振荡子处于激发态的耦合,可以通过标准的金色规则结果求得: $$ \frac{1}{\tau_{Tn}} = \frac{2\pi}{\hbar} \sum_{N,N'} P_N |\langle \Psi_{D0N} | \hat{v} | \Psi_{AnN'} \rangle|^2 $$ 其中$P_N$是系统以状态$|ΨD0N⟩$开始的概率。在对电子耦合到声子浴的标准近似和将背景波动视为低频之后,我们得到马库斯型表达式: $$ \frac{1}{\tau_{Tn}} = \frac{2\pi}{\hbar} t^2 \frac{\sigma_n}{\sqrt{4\pi k_B T \lambda}} \exp \left( -\frac{(\epsilon_n - \lambda)^2}{4k_B T \lambda} \right) $$ 其中 $$ \sigma_n = \exp(-S) \frac{S^n}{n!}, $$ $$ S = (u_D - u_A)^2 $$(这是一个Huang-Rhys因子), $$ \epsilon_n = \varepsilon_D - \varepsilon_A - n \hbar \omega_o, $$ $$ \beta = \frac{1}{k_B T}, $$ $$ \lambda = \sum_q S_q \hbar \omega_q $$(重组能量), $$ S_q = (u_{qD} - u_{qA})^2. $$

In [ ]:
import numpy as np

# Constants
hbar = 1.0545718e-34  # Reduced Planck constant (J·s)
k_B = 1.38064852e-23  # Boltzmann constant (J/K)

def huang_rhys_factor(gamma_D, gamma_A, omega_o):
    u_D = gamma_D / (hbar * omega_o)
    u_A = gamma_A / (hbar * omega_o)
    return (u_D - u_A) ** 2

def sigma_n(S, n):
    return np.exp(-S) * (S ** n) / np.math.factorial(n)

def reorganization_energy(gamma_qD, gamma_qA, omega_q):
    u_qD = gamma_qD / (hbar * omega_q)
    u_qA = gamma_qA / (hbar * omega_q)
    return np.sum((u_qD - u_qA) ** 2 * hbar * omega_q)

def marcus_rate(t, epsilon_D, epsilon_A, omega_o, gamma_D, gamma_A, gamma_qD, gamma_qA, omega_q, T):
    S = huang_rhys_factor(gamma_D, gamma_A, omega_o)
    lambda_ = reorganization_energy(gamma_qD, gamma_qA, omega_q)
    
    k_ET = 0
    for n in range(0, 10):  # Sum over a reasonable range of n
        epsilon_n = epsilon_D - epsilon_A - n * hbar * omega_o
        term = (2 * np.pi * t ** 2 / hbar) * sigma_n(S, n)
        term *= np.exp(-((epsilon_n - lambda_) ** 2) / (4 * k_B * T * lambda_))
        term /= np.sqrt(4 * np.pi * k_B * T * lambda_)
        k_ET += term
    
    return k_ET

# Example parameters (these need to be adjusted to realistic values for a specific system)
t = 1e-3  # Hopping integral (J)
epsilon_D = 1e-19  # Energy of D (J)
epsilon_A = 1.1e-19  # Energy of A (J)
omega_o = 1e13  # Frequency of odorant oscillator (Hz)
gamma_D = 1e-21  # Coupling strength for D (J)
gamma_A = 1e-21  # Coupling strength for A (J)
omega_q = np.array([1e12, 2e12])  # Frequencies of environment oscillators (Hz)
gamma_qD = np.array([1e-22, 2e-22])  # Coupling strengths for D (J)
gamma_qA = np.array([1.5e-22, 2.5e-22])  # Coupling strengths for A (J)
T = 300  # Temperature (K)

# Calculate the electron transfer rate
k_ET = marcus_rate(t, epsilon_D, epsilon_A, omega_o, gamma_D, gamma_A, gamma_qD, gamma_qA, omega_q, T)
print(f'Electron transfer rate k_ET: {k_ET:.3e} s^-1')
Electron transfer rate k_ET: 2.510e-25 s^-1
In [ ]:
print(f'电子转移频率:{k_ET:.3e} s^-1 ;\n在马库斯理论中,表示每秒发生的电子转移事件的数量。')
电子转移频率:2.510e-25 s^-1 ;
在马库斯理论中,表示每秒发生的电子转移事件的数量。

马库斯理论中的电子转移速率公式为:

$$ k_{ET} = \frac{V^2}{h} \sqrt{\frac{\pi}{\lambda k_B T}} \exp\left( -\frac{(\lambda + \Delta G)^2}{4 \lambda k_B T} \right) $$

其中:

  • $ k_{ET} $ 是电子转移速率。
  • $ V $ 是电子耦合(电子隧穿)能量。
  • $ h $ 是普朗克常数。
  • $ \lambda $ 是重组能。
  • $ k_B $ 是玻尔兹曼常数。
  • $ T $ 是绝对温度。
  • $ \Delta G $ 是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In [ ]:
import scipy.constants as const

# 普朗克常数 (J·s)
h = const.h

# 约化普朗克常数 (J·s)
hbar = const.hbar

# 将普朗克常数和约化普朗克常数转换为 eV·s
h_ev_s = h / const.eV
hbar_ev_s = hbar / const.eV

print(f'普朗克常数:\n{h_ev_s:.5e} eV·s')
print(f'约化普朗克常数:\n{hbar_ev_s:.5e} eV·s')
普朗克常数:
4.13567e-15 eV·s
约化普朗克常数:
6.58212e-16 eV·s
In [ ]:
import scipy.constants as const

# 将玻尔兹曼常数从 J/K 转换为 eV/K
k_B = const.Boltzmann / const.eV
print(f'Boltzmann constant in eV/K:\n{k_B}')
Boltzmann constant in eV/K:
8.617333262145179e-05
Read More

2013-01-25
I'm missing you

  夜深了,周围很静。如果有根烟在手边,我想现在应该是一个好时候点着它。(我不抽烟!我只是为了描述周围是多么得安静。)晚上,和同学一起在光谷聚餐。简单,但是,很快乐。这就是心灵的魅力吧。心灵虽然有着总总缺失,但是却能超越这些缺失而散发出它的美丽。单单是心灵的存在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感觉很快乐。我想起去年,自己陷入唯我论的深渊里面无法自拔。我想起那个被很多人嘲笑的大主教贝克莱,他否定了一切,就是不否定心灵。

  有一只可爱的仓鼠被托管在我这里。上一次它来我这,我们没能成为朋友。但愿这一次,我能感受到它的心灵。


  现在是日本时间 2020/07/28 01:05 。我进入目前的公司已经四年了。现在的情况非常类似本科毕业的时候。进入大学之后两年,我想转专业,奶奶不支持。进入公司之后两年,我想回国,姑姑不支持。一晃眼本科四年过去。一晃眼我已经入职四年了。本科毕业,我终于决定要转变。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未来会怎么样,我决定跨专业考研。如今我也必须要转变。我下定决心转变。

  之后读研的时候,我经历了很多迷茫。反思这段经历,得到的经验教训是:迷茫的时候,就去接触更广大的世界吧。迷茫的时候,就去接受新世界的指引吧。读研的迷茫让我领悟了终极目标ーー我现在也是有终极目标的人了。现在的情况比本科毕业的时候更好。只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担负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我不能空有目标。我还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我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他人也会更愿意支持我。只有得到他人的支持,我才能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赚钱照顾自己和家人是我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不能把手段当成目标,忘记了终极目标。

Read More

2013-01-01
Structure Patterns

Structure Patterns


1 v (…) that …
1.1 vi (prep (+it)) that …
1.2 vt that …

2 无宾语
2.1 vi

2.2 vi adv (prep …)
2.2.1 vi like sth
2.2.2 vi as if …

2.3 vi adj
2.4 vi doing …

3 单宾语
3.1 vi prep sth
3.2 vt sth
3.3 vt doing …
3.4 vt to do …

4 双宾语
4.1 vt sth that …

4.2 vt sth sth.
4.3 vt sth. to sth
4.4 vt sth. for sth

4.5 vt sth. prep sth
4.6 vt prep sth sth.(很长)

5 宾语 补语
5.1 vt sth prep sth

5.2 vt sth adv
5.3 vt adv sth

5.4 vt sth as/like sth
5.5 vt sth as if/though …

5.6 vt sth to do …
5.7 vt sth do …
5.8 vt sth doing …
5.9 vt sth (to be) adj

6 (be) adj prep sth

7 prep n prep sth
7.1 prep n
7.2 n prep sth

8 adj n


put sth into words 4.5
put into words sth 4.6

owe sth to sb 4.3
owe sth to sth 4.5

under control 7.1
stumbling blocks 8
compare sth with sth 4.5
comparison with sth 7.2
afflict sb 3.2
imagined ideals 8
missing tile 8
tiled ceiling 8
concentrate on sth 3.1
bald man 8
explore sth 3.2
explore possibilities/problems
spend sth on sth 4.5
spend sth (in) doing … 5.8
correlation between sth 7.2
a byproduct of sth 7.2
transcend sth 3.2
spiritual faith 8
religious faith 8
a philosophy of life
virtually every situation 8
shake off sth 5.3

be embarrassed to do …
stare 2.1
ashamed of sth 6
unwanted attention 8
let on 2.2
let on that … 1.1
coordinate sth 3.2
make it to sp 3.2
a matter of pride 7
cling to sth 3.1
salt-free diet 8
trouble-free trip 8
smoke-free restaurant 8
marvel at sth 3.1
marvel that … 1
subject sb to sth 4.5
subject to sth 6
rules/laws
subjected to sth 6
indignity/stress/beatings
object of sth 7.2
envy of sth 7.2
envious of sth 6
engage in sth 3.1
be content to do …
stand unaided 2.3
on leave 7.1
see (to it) that … 1.1
think of sb 3.1
regain sth 3.2

memorable occasion 8
proper standard 8

on duty 7.1
off duty 7.1
in/on lap(s) 7.1
reminisce 2.1
reminisce over the photos
reminisce of/about sth 3.1
bygone years 8
passing seasons 8
time-wrinkled faces 8
know of sth 3.1
monopoly on sth 7.2
precious commodity 8
be dependent on/upon sth 6
watchful eyes 8
tuck sth in 5.2
frail body 8
be deprived of sth 6
reach up 2.2
pull up sth 5.3
separate sth 3.2
shift 2.1

well up 2.2
slide 2.1
slide down her cheeks
pamper sb 3.2
go past sp 3.1
be as if/though … 2.2
wipe sth 3.2
lift 2.1
voice small with age but still melodious 8

benefits from sth 7.2
benefits of sth 7.2
benefits that come with sth 7.2

growl 2.1
advice of sth 7.2
advice of all types as to sth 7.2
companion animal 8

have someone there for you

scratch 2.1
scratch under the chin
scratch sth 3.2
scratch sth out 5.2

appreciation of sth 7.2
wag 2.1
wag sth 3.2

rub 2.1
rub against sth 3.1
rub sth on sth 5.1
rub sth with sth 5.1
rub sth against sth 5.1
rub sth together 5.2
rub sth dry 5.9

purr 2.1
purr sth 3.2

remark that … 1
remark on sth 3.1
remark sth 3.2

adoring eyes 8

identify sth 3.2
identify sth with sb/sth 4.5
identify (oneself) with sb/sth 3.1

diversion from sth 7.2
desk/wheelchair bound individuals 8
touching four-footed friends 8
tell of sth 3.1

problems with sth 7.2
problems of sth 7.2
problems in sth 7.2
pull out sth 5.3
emerge 2.1

expect sth to do … 5.6
take sth as if … 5.5
intended meaning 8
unsupportive manner 8
means of sth 7.2

over-crowed class 8
dread doing … 3.3
for fear of sth 7
guard sth 3.2
neglect sb 3.2
moonshaped eyes 8
in a different light 7.1
welcoming smile 8
create an aura
distinguish sth from sth 4.5
sacrifice sth 3.2
responsible for sth 6
guiding light 8

NO Six

uncombed hair 8
head straight 2.2
ride to sp 3.1
tap sth 3.2
pull over (to sp) 2.2
move far away (from sp) 2.2
traffic jam 8
head west 2.2

gasp 2.1
gasp for breath
gasp with rage/surprise
gasp sth 3.2
gasp out sth 5.3
result in sth 3.1
one another questions 8
be confusing for sb 6
turn out all right in the end
flight back to sp 8
fly 2.1
fly from sp to sp
fly down the road
fly open 2.3
fly sth to sp 5.1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7.2
express oneself through sth 5.1
be unaware of sth 6
go nowhere 2.2
difficulty (in) sth 8
live up to sth 2.2
channel sth into sth 4.5
energy/ability/ feelings/ideas

within reach 7.1
out of reach 7.1
in too much of a hurry 7
odd jobs 8
bus conductor 8
a succession of sth 7.2
by correspondence 7.1
drop out of sth 2.2
filling station 8
in the weeds 7.1
chain of sth 7.2
chief cook 8
bottle washer 8
at the twilight of sth 7
in fairness to sth 7
runaway wife 8
pension check 8
fail at sth 3.1

late Prime Minister 8
late husband 8

be expelled from sth 6
embark on sth 3.1
address sb 3.2
in announcing the coming of sb 7
whatever advice 8
glowing and lengthy introduction 8
brief but moving speech 8
hold back sb 5.3
creative spirit 8
proud spirit 8
isolated farm 8

be elected president of sth 6
be elected to sp 6
be defeated in the race for sp 6
be defeated for sth 6
be rejected for sth 6
be exposed to sth 6
be appointed to sth 6

Cabinet of Advisors 8
Legislature and Senate 8
state legislature 8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8
the House 8
Speaker of the House 8
federal land officer 8

policies regarding sth 7.2

nomination for sth 7.2
nomination of sth 7.2

mark sth 3.2

prescribe sth 3.2
harmless shot 8
open up sth 3.1
rest with sth 3.1
rest a lot with sth
rest on/upon sth 3.1
trust in sth 7.2
bleeding ulcers 8
tribal doctors 8

compulsive spender 8
hold on to sth 3.1
bargain hunter 8
charge accounts 8
stem from sth 3.1
help sb do … 5.7
try sth on 5.2

queue fury 8
into a fury 7.1
with fury 7.1
bus terminus 8
tear at sth 3.1
tear sth 3.2
tear sth in/to/into sth 4.5
tear sth out of sth 5.1
tear sth up/down/out 5.2
tear sth open 5.9
back up sth 5.3
cite sth 3.2
degree of annoyance 8
baggage reclaim 8
short cut 8
take a short cut
fed up with sth 6
fed up
twice as long

physiological cause 8
physiological explanations 8
misfiring of sth 7.2
read sth into sth 4.5
read great importance into sth
what of/about sth 7.2
good omen 8
tied up with sth 6
open to sth 6

loud impact 8
basket made of wicker 8
feel strange 2.3
thump 2.1
field trip 8

country lane 8
cracking and ripping sound 8
rush 2.1
rush towards sth
elm tree 8
crash down 2.2
call off sth 5.3
spoil sth 3.2
take a detour through sth 3.2
come to a halt 2.1
funny feeling 8
feeling about sth 7.2
shake and tremble 2.1

sunny outlook 8
solid night 8
effect on sth 7.2
the seriously depressed 8
get adjusted 2.3
disturbing dreams 8
dream away sth 5.3
work through sth 3.1
work on sth 3.1
follow-up study 8
brighter morning mood 8
feel low 2.3
focus sth on 5.2

African termites
grams of sth 7.2
twice as many/much sth
in certain religions 7.1
sacred cows 8
plow sth 3.2
cow manure 8
protection against sth 7.2
bark 2.1
dog taboo 8
taboo against sth 7.2
pig-eating taboo 8
nomadic people 8

recitation of sth 7.2
time-consuming chore 8
floor plans 8
give sth credit 4.2
credit for sth 7.2
given credit for sth 6
in design 7.1
specific information 8
highly decorated menus 8
give way to sth 4.3
distinctive menu cover art 8
memorable meal 8
guidelines for sth 7.2

sales effectiveness 8
lunch counters 8
progress in sth 7.2
especially color photography 8
casual dining 8
feature sth 3.2
bring a decline in sth 5.1
bring a big increase in sth 5.1
prelude to sth 7.2
pleasing prelude 8
document sth 3.2
souvenir versions 8
serve a new, but also important function

cooking and cuisines 8
like sth to do … 5.6
human pleasure of sth 7.2
acknowledged great national cuisines 8
typical of sth 7.2
combine simplicity with sophistication
native resources of sth 7.2
regional specialties 8
major characteristic 8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8
omit sth 3.2
soy sause 8
as a staple 7.1
defined by sth 6
supreme example 8
fiery spices 8
borderline between sth 7.2
gift to sth 7.2
flavor of sth 7.2
dazzling array 8
regional variations 8
fiery hot curries 8
subtly spiced vegetarian dishes 8
rival sth 3.2
bring to perfection sth 4.6
the art of swift cooking 8
retain sth 3.2
nutritional goodness 8
cutting of sth 7.2
chopping of sth 7.2

actual cooking process 8
regional variety of sth 7.2
bewildering to sb 6
revolution in sth 7.2
flow of sth from sp to sp 7.2
charm of sth 7.2
processed food 8
profound effect on sth 7.2
prime food preparers 8
immediate locality and experience 8
incorporate sth into sth 4.5
threat to sth 7.2
reinforced by sth 6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sth
unite sth 3.2
ingenious use 8
influence on sth 7.2
human necessity 8
central to sth 6

favor sth 3.2
satisfying close relationships 8
engender sth 3.2
mushroom 2.1
speculations about sth 7.2
accompany sth 3.2
a life of intelligent reflection 8
virtuous life 8
indulge sth 3.2
preserve sth 3.2
rage and misery 8
competing ideas 8
predictors of sth 7.2
the stress-filled teen years 8
the “mid-life crisis” years 8
the declining years of old age 8
interviews with sth 7.2
rebound 2.1
rebound from sth
clue to sth 7.2
lasting sense of well-be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8
in misery 7.1
scores of sth 7.2
assessments of sth 7.2
opinions of sth 7.2

get along with sth 2.2
cope with sth 3.1
totalitarian regimes 8
in the serenity of sth 7
less-stressed contemplative lives 8
metropolitan areas 8
trait-happiness correlations 8
causal arrows 8
identical fraternal twins 8
happiness ratings 8
raise apart 2.2
fluctuate 2.1
fluctuate around sth
happiness set point
dispose sth to do … 5.6
mark sth 3.2
intimate friends 8
alternative to sth 7.2
broken marital relationships 8
supportive intimate committed relationship 8
associated with sth 6
national surveys 8
exterior things 8
under the strain 7.1
strain of sth 7.2
strain on sth 7.2
strains of sth 7.2

attach sth to sth 4.5
attach credence/importance to sth

attach sth 3.2

see/view sth as sth 5.4

legal learning 8
special preserve 8
intellectual equipment 8

assume that … 1

agreed account 8

of no account 7.1
on no account 7.1
account of sth 7.2
on account of sth 7
take account of sth 5.1
take sth into account 5.1

argue that … 1
exist 2.1
exist in/within sth
exist on sth 3.1

social contract 8

exchange of sth 7.2

exchange students 8

in exchange for sth 7

lead sth 3.2
lead the way
lead sb through sth 5.1
lead sth to sth 5.1
to extremes 7.1
at the outset 7.1
invite sb to do … 5.6

with the consideration 7.1
with no consideration 7.1

extend sth 3.2

extend sth to sb 4.3
hospitality/an invitation/a greeting/a warm welcome/consideration

argue 2.1
argue with sb 3.1
argue for/against sth 3.1
argue that … 1.2
argue sth 3.2
argue the case

in respect of sth 7
lie 2.1
lie on sth
lie in sth
lie outside sth
lie back (in sth) 2.2
lie down under sth 2.2

lie heavy on sth 2.2
lie over 2.2
moral choise 8
area of sth 7.2
instinct for sth 7.2
in action 7.1

stride 2.1
stride along sth
stride over sth

vigorous strides 8

slip 2.1
slip from sth
slip up/down in sth 2.2
slip away from sth 2.2
slip sth into sth 4.5

shatter 2.1

necessary condition 8
sufficient condition 8
condition for sth 7.2

instant coffee 8
instant needs 8
attend to sth 3.1

convert sth 3.2
convert sth into sth 4.5

reverse 2.1
reverse sth 3.2
reverse sth into sth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8
fundamental law 8
unshakeable conviction 8
unshakeable faith 8
bring conviction to sb 4.3
convict sb of sth 4.5

restricted in/within/to sth 6
restrict sth 3.2
restrict sb to do … 5.6
restrict sth to sth 5.1

take interests/pity/offense/dislike at/in/to sth 4.5

add sth to sth 4.5

ship sth 3.2
ship sth to sp
ship sth with st

bellow 2.1

blast/gust of wind/air 7.2
shotgun blast 8
enjoyable experience 8

roar 2.1

prohibit/ban sth 3.2
prohibit/ban sb from sth 4.5

forbit sb sth 4.2
forbit sb to do … 5.7

foment war/revolution/unrest/rebellion 3.2
accused of sth 6
sleep over 2.2

vie for sth 3.1

gain 2.1
gain from sth
gain in 2.2
gain sth 3.2
profit/profits from sth 7.2
gain profit/profits from sth

be of advantage to sth 6
advantage over sth 7.2
to advantage 7.1

raw material 8
rich ores 8
iron making/manufacturing 8

lift/raise/remove/suspend an embargo (from sb) 3.2
arms embargo on sb 7.2
peacekeeping mission 8
military equipment 8
fight crime 3.2
misuse of sth 7.2
be met with sth 6
restore security 8
constitutional responsibility of sth 7.2
opt for sth 3.1
within the purview of sth 7
proper training of sth 7.2
security forces 8
in a position 7.1
carry arms 3.2
suppress sb 3.2
intimidate sb 3.2
get away with impunity 2.2
armed robbery 8
on the rampage 7.1
put in mechanism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8
security implication 8
manpower of sth 7.2
reach the mark 3.2
vulnerable borders 8
instability in sth 7.2
ongoing trial for sth 7.2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8

help (to) do … 3.4
mixed feelings 8
smuggle 2.1
sumggle into sp
smuggle sth 3.2
smuggle sth into/out of sp 5.1
still-fragile peace 8
overall security 8
secure one’s borders 3.2
combat piracy and smuggling 3.2

freeze on sth 7.2
nationalist ideals 8
settlement activist 8
settling of sp 7.2
obstacle to peace 8
sympathetic to sth 6
work with sb 3.1
seek sth as sth 5.4
resume peace talks 3.2

plan sth 3.2
plan to do … 3.4
plan out sth 5.3

block of sth 7.2

announce that … 1
announce sth 3.2
announce sb 3.2
announce sth to sb 4.5

constructed of sth 6
brick facade 8

establish sth 3.2
relationship with sb 7.2

Gross Domestic Product 8

drive along 2.2
come/go/get along 2.2
come along fine
along with sth

issue of sth 7.2

perspective of sth 7.2
in perspective 7.1

faculty for sth 7.2
faculty of sth 7.2

in terms of sth 7

put/place/keep sth in context 5.1

form 2.1
form sth 3.2
form sth on sth 4.5
form sth into sth 4.5

breathe 2.1
breathe on sth
breathe sth 3.2

rotted with sth 6
market for sth 7.2

proceed 2.1
proceed with sth
proceed to sth

lull 2.1
lull sth 3.2
lull sb to/into sth 5.1

drive sb into sth 5.1
in battle 7.1

carve sth from/out of sth 4.5

strike a chord with sb 5.1

share sth with sb 4.5
share in sth 3.1

in common with sth 7

predate sth 3.2
underlie sth 3.2

part of sth 7.2
cause of sth 7.2
reason for sth 7.2
much of sth 7.2

elaborate on sth 3.1
elaborate sth 3.2

choice for sth 7.2
on the part of sb 7

charitable impulse 8

except sth
except for sth
except that …

but adv = only
but prep = except

pay rise 8
vanish 2.1
a reputation for slacking 8
underlying assumption 8
finely developed sense of grievance 8
goods and services 8
perfect candidates 8
pieces of rock 8
slices of cucumber 8
adjoining chambers 8
in return for sth 7
markedly different behaviour 8
preferable to sth 6
toss sth at sb 5.1
toss sth out of sp 5.1
the mere presence of sth 7.2
induce sth in sth 5.1
induce resentment in sb
induce sb to do … 5.6

group-living species 8
righteous indignation 8
feelings of indignation 8
abundantly clear to sth 6
a sense of fairness 8
unanswered question 8

inconclusive evidence 8
antismoking lobby 8
be out for sth 6
be out to do … 6
buy/bought that nonsense
early graves 8
upsetting parallels 8
draw a parallel between sth
parallel to/with sth 6
parallel sth 3.2
in one wave after another 7
awake to sth 3.1
awaken sb to sth 4.5
a panel from sp 7.2
get moving 2.3
preface to sth 7.2
provide sth (for sb) 5.1
provide sb with sth 5.1
concerning prep = about
provide concerning sth 3.1
present actions 8
pour sth into sth 5.1
prudent people 8
insurance policy 8
press (sb) for sth 4.5
press (sb) to do … 5.6
paralysis by analysis
atmospheric research 8
oceanic research 8
legislative initiative 8
fashion sth 3.2
conservation measures 8
financial incentives 8
promising start 8
new power 8
environmentally sound plants 8
components of sth 7.2
revolutionary theory 8
shadows of sth 7.2
switch to sth 3.1

emotional thermostat 8
leading authority 8
brain imaging 8
vivid dreams 8
limbic system 8
prefronted cortex 8
the center of intellect
occupied with sth 6
recurring bad dreams 8
adj/adv enough (for sb/to do …) 6
in a panic 7.1
persistent nightmares 8
for the rest of sth 7

public figures 8
in speech 7.1
in writing 7.1
with skill and gift 7.1
aspire to sth 3.1
degradation of sth 7.2
liberal views 8
conservative views 8
academic speciality 8
gradual disappearance 8
the cult of sth 7.2
the modestly educated 8
elevated tone 8
well regarded writing 8
performative genre 8
triumph over sth 3.1
entertaining array of examples
complex ideas 8
memorized poetry 8
propose sth 3.2
radical educational reforms 8
grieve over sth 3.1
paper plates 8

homogenizing people 8
democratizing uniformity of sth 7.2
dress and discourse 8
casualness and absence of deference 8
culture of consumption 8
department stores 8
vast arrays of goods 8
elegant atmosphere 8
intimate shops 8

cater to sth 3.1
knowledgeable elite 8
regardless of sth 6
public and democratic act 8
unprecedented levels 8
three indices of sth 7.2
foreign-born immigrants 8
native-born Americans 8
immune to sth 3.1
assimilative power 8
divisive issues 8
pockets of sth 7.2
seething anger 8
turbulent past 8
dark and deteriorating social environment 8

social and selfish tendency
approach-avoidance tendencies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contrived circumstance
the down-trodden
rudimentary schooling
alleged embezzlement
federal penitentiary
pseudonym of sth
US dispensary
collections of stories
trimmed lamp
gentle grafter
silent imputation of parsimony

We must do something, on however humble a scale.
How come … = Why is it that …

Read More

2013-01-01
人类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 内在动机
自主感 能力感 关联性(结合感或归属感)

自主性属于那些在没有外部控制或影响的情形下产生的行为
自主性意味着获得能与任何行动相伴随的意志感
外部奖赏(实际的奖励)破坏自主性

自主性是功利目标和超功利目标的不同点之一

感觉寻求类型
紧张感与风险寻求 体验寻求 去抑制 厌倦敏感性
高感觉寻求
冲动性 被新奇吸引的倾向 性别、年龄差异

奖赏与创造性关系之谜

创造过程:表述问题、知识、建构形象和类属、综合、判断的抑制

有意识地激活各种模式来发现冗余(共同特征),并用一个名称来指定它

冗余度、创造力、容忍模棱两可、信息的开放性
解决问题、侧向思维、随意翻词典获得灵感

内省、自我聚焦、清醒地意识到选择的理由,会干扰决策
在类属自发出现前,我们需要将大脑从约束下解放出来
暂停判断以利于创造,好方法之一是采取游戏态度
游戏的本质是获得乐趣,而不必考虑实现目标

Read More

2013-01-01
汉语语义的生成

汉语语义的生成

  • 方式的表现就是形式。

  • 属性、性质、样态:客体方式。

    从认识过程看来,属性、性质、样态是从联系中表现出来的。

  • 个性、特性、“质”、特征、特点:不同的属性。

  • 共性:共同的属性。

  • 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观念、概念:概括出来的形式。观念有时指表象。

  • 本质的表现就是概念的内涵。本质就是外延的本质。

    具体事物,属性包含特性,特性包含本质属性。

    本质就是本质属性的总和。

  • 标志:特征的表现。

  • 体现:具体的表现。

  • “势”、现象、状况、姿态:客体方式。

    程度、深度、广度、高度。

  • 条件、需要:客体方式(原因、前提)。

  • 要求、欲望、愿望、目的:由主体要求的客体形式(结果)。

    标准:用于衡量事物的客体形式。

  • 必须、必要:不可缺少的条件。

  • 必定、必然:

    • 确定不移的结果、结论;
    • 确定不移的逻辑、因果的联系。
  • 因素:本质成分;决定目的能够达成的条件。

    要素:必要因素。

  • 内容: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 根本、基本:

    • 最普遍的事物,相应概念的外延最大;
    • 结论、结果的最初的前提、原因。
  • 价值: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方式(原因)。

  • 重要:较高价值的客体方式(原因)。

    必要必定是重要的。

    此处,“必定”修饰“是”和整个句子。

  • 办法、方法:达成目的的主体方式。

  • 措施:改变不利(不符合某个标准)的客体方式的办法、方法。

  • 名词义和原理,由动词、介词、助词(“的”)标志的句子结构表现出名词之间的潜在联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