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义的生成

  • 方式的表现就是形式。

  • 属性、性质、样态:客体方式。

    从认识过程看来,属性、性质、样态是从联系中表现出来的。

  • 个性、特性、“质”、特征、特点:不同的属性。

  • 共性:共同的属性。

  • 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观念、概念:概括出来的形式。观念有时指表象。

  • 本质的表现就是概念的内涵。本质就是外延的本质。

    具体事物,属性包含特性,特性包含本质属性。

    本质就是本质属性的总和。

  • 标志:特征的表现。

  • 体现:具体的表现。

  • “势”、现象、状况、姿态:客体方式。

    程度、深度、广度、高度。

  • 条件、需要:客体方式(原因、前提)。

  • 要求、欲望、愿望、目的:由主体要求的客体形式(结果)。

    标准:用于衡量事物的客体形式。

  • 必须、必要:不可缺少的条件。

  • 必定、必然:

    • 确定不移的结果、结论;
    • 确定不移的逻辑、因果的联系。
  • 因素:本质成分;决定目的能够达成的条件。

    要素:必要因素。

  • 内容: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 根本、基本:

    • 最普遍的事物,相应概念的外延最大;
    • 结论、结果的最初的前提、原因。
  • 价值: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方式(原因)。

  • 重要:较高价值的客体方式(原因)。

    必要必定是重要的。

    此处,“必定”修饰“是”和整个句子。

  • 办法、方法:达成目的的主体方式。

  • 措施:改变不利(不符合某个标准)的客体方式的办法、方法。

  • 名词义和原理,由动词、介词、助词(“的”)标志的句子结构表现出名词之间的潜在联系。

Comments

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