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學外語 [死亡]
所罗门随从西顿人的女神亚斯他录,和亚扪人的可憎之物米勒公。
(列王纪上 11:5 恢复本)
孩子捡柴,父亲烧火,妇女抟面,作饼给天后,又向别神浇奠祭,惹我发怒。
(耶利米书 7:18 恢复本)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向天后烧香、浇奠祭,按我们与我们列祖、君王、首领,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道上,素常所行的一样;因为那时我们吃饱饭,享福乐,并不见灾祸。
(耶利米书 44:17 恢复本)
这样,不但我们同业这一行的荣誉会遭到损伤,就是大女神亚底米的庙,也要被算为无有,连全亚西亚和普天下所敬拜大女神的威荣,也要销灭了。
(使徒行传 19:27 恢复本)
阿斯塔特(Astarte)、伊什塔尔(Ishtar)、赛米拉米斯(Semiramis)和亚底米(Artemis)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但她们并非同一人物,而是来源于不同的文明和宗教体系。她们的形象和职能在历史发展中有所交叉和混淆,尤其是随着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
阿斯塔特(Astarte):
阿斯塔特是迦南和腓尼基文化中的女神,她与伊什塔尔有很大的相似性。她通常是爱情、战争和生育的女神。由于文化传播和影响,阿斯塔特和伊什塔尔的职能和形象开始重叠,成为中东和东地中海地区多神教崇拜中的一个共通女神形象。阿斯塔特的名字在《圣经》中以『亚舍拉』或『亚斯他录』出现,指代异教徒的偶像崇拜。
伊什塔尔(Ishtar):
伊什塔尔是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她是爱情、战争、性和生育的女神。作为战士和情爱的女神,她的形象复杂且矛盾,既代表生命的创造,也代表毁灭。伊什塔尔的崇拜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苏美尔女神伊南娜(Inanna),她被认为是伊什塔尔的前身。
赛米拉米斯(Semiramis):
赛米拉米斯是一个半传奇的历史人物,据称是古巴比伦的一位女王或统治者,通常被认为是与尼尼微相关的伟大女性领袖。她的形象在古代历史和传说中被神化,成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女王。尽管她与阿斯塔特和伊什塔尔有时被混淆,但赛米拉米斯更多地是一个历史传说中的政治人物,而非一位神祇。后来的传说有时将她描绘为伊什塔尔的化身,尤其是在一些基督教早期文献中,赛米拉米斯被错误地认为是伊什塔尔崇拜的起源。
亚底米(Artemis):
亚底米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和月亮女神,和中东的阿斯塔特以及伊什塔尔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在以弗所,亚底米逐渐被融合了一些东方女神的特质,特别是生育和丰产的象征。以弗所的亚底米神庙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亚底米的形象在这个地区更多地体现为生育女神,而非传统的狩猎女神。这种形象可能受到中东地区阿斯塔特和伊什塔尔崇拜的影响。
关系总结:
- 文化传承与影响:阿斯塔特和伊什塔尔是中东地区广泛崇拜的女神,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化传播进入希腊和罗马等地,影响了其他女神的崇拜形式,例如以弗所的亚底米。这种文化融合使得她们的职能和形象出现了一定的重叠。
- 赛米拉米斯的传奇化:赛米拉米斯虽然起初是历史人物,但她后来被神化,并与伊什塔尔等女神的形象相混淆。这可能是由于她的传说中强调了她的统治力和神秘的女性力量。
- 不同文化背景:阿斯塔特和伊什塔尔属于古代中东文明,亚底米则是古希腊神话的产物。尽管她们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影响和职能上的交叉,但她们的起源和宗教背景各不相同。
import numpy as np
# 设定八芒星的顶点数
num_vertices = 8
# 计算每个顶点的角度,八芒星每 45 度一个顶点
star_angles = np.pi / num_vertices + np.linspace(0, 2 * np.pi, num_vertices, endpoint=False)
# 计算顶点的 x, y 坐标
x = np.cos(star_angles)
y = np.sin(star_angles)
# 为了形成星形,循环连接顶点
star_x = np.zeros(num_vertices + 1)
star_y = np.zeros(num_vertices + 1)
for i in range(num_vertices + 1):
star_x[i] = x[i * 3 % num_vertices]
star_y[i] = y[i * 3 % num_vertice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创建一个图形窗口
fig, ax = plt.subplots()
# 绘制八芒星
ax.plot(star_x, star_y, 'b-')
# 绘制外接圆
circle = plt.Circle((0, 0), 1, color='r', fill=False, linewidth=1, linestyle='--')
ax.add_artist(circle)
num_pairs = num_vertices >> 1
for i in range(num_pairs):
ax.plot([x[i], x[i + num_pairs]], [y[i], y[i + num_pairs]], 'r:')
# 设置图形比例和隐藏坐标轴
ax.set_aspect('equal')
ax.axis('off')
# 显示图形
plt.show()
『天后』与八芒星之间的联系主要来自古代近东神话和象征体系。八芒星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图腾和象征中,经常与天后崇拜、尤其是与伊什塔尔(亚述-巴比伦的生育、战争与爱之女神)密切相关。伊什塔尔通常被认为是天后的一种化身,或者是《耶利米书》中的『天后』可能指向的女神之一。
伊什塔尔与八芒星的联系
- 伊什塔尔(Ishtar):她是巴比伦神话中的一位重要女神,负责掌管爱情、战争、和丰收。伊什塔尔经常被描绘为与八芒星和月亮的象征相关联。八芒星象征了她的神圣权力和对天空、星辰的掌控,特别是作为早晨和晚上的星辰——金星(也被称为晨星和昏星)。
- 芒星的象征: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周边文化中,八芒星经常作为伊什塔尔的象征之一。这个符号象征着金星以及她在天文学和神话中的角色。作为一位与生命、繁衍和战斗相关的女神,伊什塔尔的影响力遍及天上与地上,而八芒星恰恰体现了这种全能和神圣的宇宙性。
『天后』与八芒星的联系
虽然《耶利米书》中没有直接提到『天后』与八芒星的关系,但根据古代近东文化的背景,『天后』很可能是伊什塔尔或其他类似女神的象征,而这些女神经常与八芒星相关。八芒星在这些文化中代表的神圣性、繁荣和天体力量可以看作是天后崇拜的一部分。
因此,八芒星是象征天后(如伊什塔尔等)力量的符号,特别是体现她与天体、繁荣、战斗等方面的神圣联系。
成功运作的现代民主政府,不会实际处死百姓,只要他们偶像崇拜的计谋可以得逞,他们就没有必要如此做!他们通常不用严厉的威吓措施,而是采取怀柔策略,逼人就范。政府承诺要帮助你,方式乃是按它认定为开明且人道的观点,将那些所谓「对你好」的价值观塞入人的心中。如果你不赞同,那你就无法见容于社会,成为适应不良的人。按照社会学的说法,这必须借着社会工程来「杀死」旧的「你」,这样,新的「你」才能像一个适应良好的健康公民。为了达到这目标,政府使用教育、罚款、金钱诱因、多如牛毛的法规、官僚制度来监管并引导你的决定。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在这种国家中不会立即感受到刀剑的威胁。但是,若尝试脱离这紧紧依附着我们的偶像崇拜网络,就如同宣判死刑一样;因为这张网络不但存在于我们的身外,也存在于我们心中;身为这社会的成员,我们早已不知不觉地吸收了许多不敬虔的预设。如同启示录第13章第16节所暗示的,参与在社会当中很难不涉及到偶像崇拜。社会视基督徒为一群格格不入、离群索居,精神失常的人;基督徒不接受社会所谓的「明显事实」,因此社会不信任基督徒。表里如一的基督徒会发现,要和谐融入异教的社会是相当困难的。在一个所谓「宽容」的现代民主社会中,可能很难察觉这些困难;而在罗马帝国或现代极权国家中,这些困难就会毫不掩饰、严厉地表现出来,例如基督徒的财产可能遭到没收。
那兽的印记(启十三16-17)是什么?这印记是假冒圣徒身上带有神名字的印记(启七2-8,启十四1;参结九章;申六8)。那兽拥有那些有牠印记的人,这些人是牠的奴隶(启十四9,启十九20,启廿4)。无论是神的印或那兽假冒的印,它们都代表属灵的忠诚及归属。在这两种情况中,印的本质是属灵的,而不是可见的;现在有诸多关于可见印记的推测,其实都是离题的说法。
《在临君王——帮你读懂启示录》(Vern S. Poythress),第二部、启示录注释,12、七段象征性历史(启十二1~十四20),假先知(启十三11-18)
除了那受印记的,就是有了兽名、或兽名数字的,别人都不得作买卖。
(启示录 13:17 恢复本)
党籍是兽印吗?
国籍是兽印吗?
永久居留权是兽印吗?
因为我们虽然在肉体中行事,却不照着肉体争战。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肉体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倒坚固的营垒,
将理论和各样阻挡人认识神而立起的高寨,都攻倒了,又将各样的思想掳来,使它顺从基督,
并且我们已经预备好了,等你们完全顺从的时候,要责罚一切的不顺从。
(哥林多后书 10:3-6 恢复本)
兽印是属灵的吗?
若有不信的人请你们,你们也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查问什么。
但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指出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
我说的良心,不是你自己的,乃是别人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审判?
(哥林多前书 10:27-29 恢复本)
耶稣在伯大尼患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祂的头上。
(马可福音 14:3 恢复本)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出埃及记 20:7 恢复本)
若有申言者擅自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申言者必要治死。
你心里若说,我们怎能知道那是耶和华没有说过的话呢?
申言者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说过的话,是那申言者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
(申命记 18:20-22 恢复本)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当心,提防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马太福音 16:6 恢复本)
假冒为善的经学家和法利赛人,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叫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成为火坑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马太福音 23:15 恢复本)
人人为自己的冒险负责、准备着迎接将来的一切,并且有主雅苏时时看顾着他们。哪里须要那些被动退缩、不敢冒险、没有未来的人们说三道四?谁又会想要倾听那些使人软弱无力的话语?
病菌是一个泛指的词,指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可以是细菌、真菌,也可以是病毒或寄生虫。具体来说:
-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可以引起细菌感染。
- 真菌:如念珠菌、脚癣等真菌引发的疾病属于真菌感染。
- 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 寄生虫:如疟疾原虫等。
因此,病菌可以是细菌或真菌,甚至是其他类型的病原体。
提防宗教和世俗的病菌。
你们夸口是不好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么?
你们要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正如你们是无酵的一样,因为我们的逾越节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纯诚真实的无酵饼。
(哥林多前书 5:6-8 恢复本)
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
(加拉太书 5:9 恢复本)
提防宗教和世俗的毒酵。
耶稣又对他们讲了另外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人拿去把它种在田里。它是种子中最小的,但长大了,却比其他的蔬菜都大,成为一棵树,甚至天空的飞鸟也来在它的枝头搭窝。』
他对他们讲了另一个比喻:『天国好像面酵,妇女拿去放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发起来。』
(马太福音 13:31-33 新译本)
耶稣说:『 神的国好像什么呢?我要把它比作什么呢?它好像一粒芥菜种,人拿去种在自己的园子里。它长大了,成为一棵树,甚至天空的飞鸟也在它的枝头搭窝。』他又说:『我要把 神的国比作什么呢?它好像面酵,女人拿去放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发起来。』
(路加福音 13:18-21 新译本)
方面 | Yeast(酵母) | Leaven(发酵剂/酵) |
---|---|---|
定义 | 一种单细胞微生物(真菌),通过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 泛指一切使面团膨胀的物质,既可以是酵母,也可以是化学发酵剂等。 |
主要作用 | 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 |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使面团膨胀。 |
种类 | 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如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酵母、酸面团、化学发酵剂(如小苏打、泡打粉等)。 |
应用 | 用于烘焙面包、酿酒、发酵食品。 | 应用于任何需要膨胀效果的烘焙或食品中。 |
象征意义 | 通常不涉及宗教象征。 | 在某些宗教中象征纯洁或罪恶(如犹太教的无酵节)。 |
益生酵母菌(probiotic yeast)不仅对肠道健康有益,还能够提升免疫功能、促进消化以及抵御有害病菌的入侵。
纳豆是通过将煮熟的大豆接种纳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在约40°C下发酵24小时制成的。发酵过程中纳豆菌分解大豆蛋白,产生黏稠物质和维生素K2,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改善血液循环并增强骨骼健康;其中的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功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从而促进心血管健康。
我们却宣传钉十字架的基督:这在犹太人看是信仰的障碍,在外国人看是愚拙,
(哥林多人前书 1:23 吕振中)
我们却传扬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看来是绊脚石,在外族人看来是愚笨的,
(哥林多前书 1:23 新译本)
是那些想要在肉体上夸体面的、才勉强你们受割礼呢;这不过是要避免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罢了。因为连那些受割礼的、他们自己也不严守律法,却想要叫你们受割礼,好拿你们的肉体来夸口。
(加拉太人书 6:12-13 吕振中)
那些在外表上要体面的人,他们勉强你们受割礼,不过是怕为了基督的十字架受迫害。那些受割礼的人,自己也不遵守律法,反而要你们受割礼,为的是要藉着你们的肉身夸口。
(加拉太书 6:12-13 新译本)
在这些经文中,保罗探讨了当时犹太教徒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特别是那些坚持割礼和律法主义的人。
注重外在行为:在《加拉太书》6:12-13中,保罗批评那些强调割礼的犹太教徒。他们不仅强迫外邦人接受割礼,还以此为夸口,而不是真正关心对方的信仰。保罗指出,这些人自己并不严格遵守律法,却热衷于通过别人受割礼来提升自己的声誉,表面上看似敬虔,但实质上是追求外在的表现和肉体上的荣誉。
避免迫害:保罗还提到,这些犹太教徒坚持割礼,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因信仰基督而受到逼迫。十字架的道理在当时对许多犹太人来说是一种『绊脚石』或『信仰的障碍』,因为它颠覆了他们关于弥赛亚的传统观念。十字架象征着耻辱和失败,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律法获得救恩的人来说。因此,为了避免因传讲十字架的基督而受到犹太群体的逼迫,这些人选择继续宣传割礼,避免冲突。
对十字架的误解和拒绝:《哥林多前书》1:23揭示了在犹太人心目中,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绊脚石』或『信仰的障碍』。他们无法接受一个被钉十字架的弥赛亚,因为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观点,弥赛亚应该是强大、胜利的君王,而不是一个被羞辱、受苦的受害者。因此,十字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信仰主张,使得他们难以接受基督教的核心救赎观念。
总结来说,犹太教徒的心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追求外在表现的律法主义,他们既要通过坚持割礼等律法仪式来显示自己的信仰,又希望避免因信仰基督而受到迫害。他们对基督的十字架道理抱有拒绝和误解,认为这与他们对弥赛亚的期望不符。
弟兄们,纵使有人一时冲动被某种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也要以柔和的心灵把这样的人改正过来。你也要察看自己,免得你也被试诱。彼此的重担、要互助挑担,这样就行尽基督的律法了。不是了不起、而自以为了不起的、便是欺骗了自己。各人要把自己实际的工作察验好了,那么也许可以单比较自己、而不比较别人、来夸成绩。因为各人总要挑他自己的担子。
(加拉太人书 6:1-5 吕振中)
新约中有27卷书,但并非所有书卷都直接涉及犹太人从基督教回转到犹太教的主题。与犹太信徒回转到守律法或犹太教直接相关的书卷主要是《希伯来书》、《加拉太书》、《罗马书》、《哥林多前书》、《歌罗西书》和《使徒行传》。而下述列出的18卷书在主题或重点上未涉及犹太教回转的现象:
《马太福音》
强调耶稣是弥赛亚,探讨天国伦理与救恩,但对犹太人回归律法的现象未作直接论述。《马可福音》
专注于耶稣的权柄与事工,无明确讨论犹太信徒的问题。《路加福音》
以救恩面向外邦人和贫穷人为重点,未提及犹太人试图回归律法。《约翰福音》
关注耶稣的神性和信心的重要性,但未具体涉及犹太信徒回归律法的现象。《腓立比书》
主要是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劝勉与感恩,不涉及律法或犹太教回归问题。《帖撒罗尼迦前书》
讨论基督的再来与信徒生活,无提及律法或犹太信徒的问题。《帖撒罗尼迦后书》
延续基督再来的主题,提醒信徒警醒,也未涉及律法问题。《提摩太前书》
聚焦教会治理和信徒行为,不直接涉及犹太律法。《提摩太后书》
保罗的个人劝勉与信仰见证,无提及律法问题。《提多书》
强调教会领导和行为榜样,无讨论犹太律法或回归问题。《腓利门书》
以个人信件形式写成,关注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与律法或犹太信徒无关。《彼得前书》
劝勉受苦中的信徒,重点在于信心和圣洁生活,与犹太律法无直接联系。《彼得后书》
警告异端与假教师,强调末日审判,也未涉及犹太律法问题。《约翰一书》
讨论爱、光明与信心生活,与律法问题无直接联系。《约翰二书》
劝勉信徒持守真理,警戒假教师,无提及律法问题。《约翰三书》
以个人信件形式写成,关注具体教会事务,与律法无关。《犹大书》
警告假教师和末日审判,与律法问题无直接关系。《启示录》
关注末世启示和审判,未直接提到犹太信徒回归律法的问题。
尼采对犹太教和犹太人有复杂且矛盾的态度。
尼采对犹太文化的批判与认可并存
尼采在批判基督教时,认为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某些特质,例如『奴隶道德』(Slave Morality),将软弱、美化受苦和服从视为道德的核心。但他也承认犹太民族在历史上的坚韧与生存智慧,对其文化传统表示一定的尊重。• 支持转向犹太教的表面迹象:
◦ 尼采在批判基督教时,时常对比犹太教,认为犹太教相对更诚实,因为它直接面对力量和民族自我保护的问题,而不是伪装为普世主义的弱者伦理。
◦ 他高度评价犹太人文化中的智慧、历史感以及坚持自己的身份。
• 实际情况:
◦ 尼采并没有兴趣皈依犹太教。他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批判基于哲学反思,而非宗教情感。他批评犹太教的地方,更多是其对基督教的『奠基作用』。尼采对旧约的欣赏
尼采对《圣经·旧约》的部分内容表现出高度欣赏,尤其是其中展现的力量、意志和民族精神。相比之下,他对《新约》持极其负面的看法,认为其传达的是弱者的怨恨伦理。• 支持转向犹太教的表面迹象:
◦ 他对旧约中的力量象征有深刻认同,例如大卫、所罗门和摩西的形象。
◦ 他认为旧约更具诗意和力量,与他的『权力意志』哲学某种程度上契合。
• 实际情况:
◦ 尼采对旧约的欣赏只是文学和哲学层面的,并没有宗教信仰的成分。他甚至批评了《旧约》中与基督教精神相似的部分。尼采与基督教的决裂
尼采从基督教家庭中走出,对基督教的批判尤其激烈。他称基督教为『怨恨的宗教』,认为它压制了人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种激烈的反感可能让人误以为他倾向犹太教,作为对抗基督教的替代选择。• 支持转向犹太教的表面迹象:
◦ 他明确表示,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某些要素,但扭曲了其原始力量。
◦ 有人可能认为,尼采的反基督教立场让他接近犹太教。
• 实际情况:
◦ 尼采的目标并不是从基督教回归犹太教,而是彻底摆脱一切宗教。他提倡超越善恶和传统道德,主张『超人』的思想,显然与犹太教同样不相容。尼采对犹太人的历史尊重
尼采对犹太人在欧洲的生存韧性表达过某种敬意。他认为,犹太人在面对外部压迫时展现的智慧和坚韧,是一种值得尊重的『权力意志』的体现。• 支持转向犹太教的表面迹象:
◦ 他多次批评欧洲的反犹主义,甚至称犹太人是『最强大的民族』之一。
◦ 他希望犹太人能为欧洲注入更强的生命力。
• 实际情况:
◦ 这种尊重不代表他想要皈依犹太教,而是对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哲学性评价。终极审判与犹太教的可能性
尼采在其哲学中彻底拒绝终极审判的概念,因为这与他的『永恒轮回』思想相冲突。他并不接受犹太教关于世界末日和弥赛亚的观念,更遑论接受犹太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德国人。他出生于1483年11月10日,位于今天德国萨克森州的艾斯勒本。路德是宗教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因其对天主教会的批评和翻译《圣经》为德文而著名。他的行为对基督教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推动了新教的兴起。
马丁・路德本人在其晚年表达过极端反犹的观点,他的一些著作被后来纳粹分子引用来支持反犹主义的立场。虽然这些立场并不代表路德宗的主流观点,但它们为后来的极端主义者提供了某些思想支持。
希特勒利用路德宗教义和德国基督教传统来为纳粹主义辩护和合法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路德宗教派全体支持纳粹主义。实际上,路德宗内部有相当一部分牧师和信徒坚决反对纳粹政权,特别是反对其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迫害。
特点 | 福音派 | 弟兄会 | 基要派 |
---|---|---|---|
起源 | 18世纪英国和美国 | 19世纪英国 | 19-20世纪初美国 |
圣经观 | 强调圣经权威、接受某些现代解释 | 强调圣经的权威 | 极端坚持圣经无误 |
教会结构 | 多样化、跨宗派 | 无牧师制、地方教会自治 | 多有传统教会层级结构 |
敬拜风格 | 形式较多样、重视福音传扬 | 简朴、重视圣餐 | 严肃、保守 |
对现代文化的态度 | 相对开放、接受现代文化的某些方面 | 注重个人信仰和教会生活 | 强烈反对现代主义 |
信仰重点 | 强调个人得救和福音传播 | 简单、个人参与、平等的敬拜 | 捍卫传统教义、反对自由主义 |
基要派的名称最早来自1910年代出版的一套书籍,称为《基要》(The Fundamentals)。这些书旨在强调和捍卫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如《圣经》无误、基督的神性、处女生子、代赎等信仰。这一运动起源于对现代主义神学、圣经批判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回应,试图维护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最初的基要派注重的是捍卫信仰的『基础要义』。然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一些基要派群体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态度,对科学、文化多元化、宗教宽容等持强烈反对立场。这使得『基要派』逐渐与极端保守主义联系在一起。
在中文文化里,最接近「弥赛亚」的词汇是,圣王、神圣的王。
我就听见有大声音在天上说:
『我们的上帝的拯救、权能、国度、
和他所膏立的基督的权柄、
现在已经成立了。
因为那控告我们弟兄的、
那昼夜在我们的上帝面前控告他们的、
已被摔下了。
弟兄们胜过他,是因着羔羊的血,
因着他们所见证的道;
他们又是至死不爱惜性命的。
故此诸天和住在诸天中的,你们欢跃吧!
但地跟海有祸啊!
因为魔鬼知道自己只有短短的时间,
已怀着大暴怒下到你们那里去了。』
(启示录 12:10-12 吕振中)
我听见天上有大声音说,我们神的救恩、能力、国度、并祂基督的权柄,现在都来到了,因为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们的控告者,已经被摔下去了。
(启示录 12:10 恢复本)
凡是出于神的爱的,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吗?
于是耶稣回答说:『我蘸点饼给他的、就是那个人。』就蘸了一点饼,拿给加畧人西门的儿子犹大。那蘸饼被接受以后,撒但就进了那个人。于是耶稣对他说:『你所在作的、快点儿作吧!』
(约翰福音 13:26-27 吕振中)
对虚空说道:『撒但,退去。因那宝血已然倾流,且将继续流淌。』
以色列人住在什亭;他们的人民和摩押的女子行起淫乱来。那些女子请以色列人民去赴献与她们的神的祭筵,以色列人民竟吃她们的祭筵,跪拜她们的神。这样、以色列人委身于毘珥的巴力,永恒主就向以色列人发怒。
(民数记 25:1-3 吕振中)
第二天、那些人正在行路、将近那城的时候、约在中午十二点、彼得上房顶去祷告。觉得饿了,想要吃。人正豫备饭的时候、彼得魂游象外。看见天开着,有一件器物降下来、像一块大床单、系着四角、放下来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的四足动物、昆虫、和空中的飞鸟。有声音对他说:『彼得,你起来,宰来吃。』彼得说:『主啊,千万不可;因为各样俗污不洁净之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声音又第二次对他说:『上帝所洁净的、你别当作俗污了。』这样有三次,那器物就被接上、到天上去了。
(使徒行传 10:9-16 吕振中)
但矶法到了安提阿的时候,我就当面反对他,因为他有可责备之处。因为有几个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之先,他素常和外国人一同吃饭;他们一来到,他因怕属割礼的人,就退开而自己分别。其余的犹太人也同他装假,甚至巴拿巴也被他们的假装所带走。我一见他们不依着福音的真理按正直行,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尚且按着外国人的样子、而不按着犹太人的样子生活,怎么倒勉强外国人学犹太人的样子呢?』
(加拉太人书 2:11-14 吕振中)
彼得与外邦人一起吃饭时感到羞愧的事件记载在《加拉太书》2章11-14节。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描述了彼得在安提阿与外邦信徒一同吃饭的行为,以及后来因怕雅各党的人(主张遵守摩西律法的犹太基督徒)而撤回与外邦信徒的交往。这个行为表现出彼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心理变化。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彼得感到羞愧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社会压力与群体认同:彼得是犹太人,而且在初期教会中,他作为使徒之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当他与外邦人一起吃饭时,他可能担心失去犹太人群体的认同,尤其是那些坚持遵守摩西律法的人。雅各党(主张要遵循犹太律法的基督徒)代表了这种群体压力。彼得感受到外部对他行为的批评或不认同,导致他产生羞愧心理,进而撤回与外邦人的交往。
- 恐惧与回避行为:彼得的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回避策略。他可能害怕因此与雅各党产生冲突,从而影响自己在教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了避免冲突和批评,他选择放弃与外邦信徒的交往,这种行为符合『恐惧驱动』的心理模式,即在面对可能的社会排斥或批评时做出回避反应。
- 内心的不一致与自我批评:彼得一方面明白,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恩典和接纳,包括对外邦人的接纳;另一方面,他可能在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时感到困惑和不安。在外邦信徒面前,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合适,但由于外部的压力,他做出了违背自己信仰原则的选择,这可能导致他内心的自我批评和羞愧感。
- 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冲突:在犹太传统中,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有严格的食物和交往禁忌。对于彼得而言,与外邦人一起吃饭不仅是文化禁忌的打破,也可能让他产生对犹太传统的背叛感。这种内外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冲突可能加剧了他的羞愧感。
总的来说,彼得感到羞愧是出于外部的社会压力、内心的不一致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批评。他的行为体现了人在群体认同、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之间的心理冲突。这也是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指出彼得行为错误的原因之一,即他没有坚持基督教的普遍接纳和恩典原则。
『雅各党』(或称『雅各派』)是指初期教会中坚持遵守犹太律法的一部分基督徒团体。这个名称来源于使徒雅各,他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也是耶稣的弟弟。雅各党主张,即使信仰耶稣是基督,外邦信徒也必须遵守摩西律法,特别是割礼和食物洁净的规定。
雅各党的由来和背景:
- 使徒雅各的领导地位:雅各是耶稣的弟弟,早期耶路撒冷教会的领导人之一。他主张基督徒在信仰耶稣的同时,也应当遵守犹太教的律法,特别是割礼和其他犹太传统。雅各党的人坚信,外邦信徒要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必须首先成为犹太人,也就是接受割礼并遵守犹太律法。
- 耶路撒冷会议(公元50年左右):在使徒行传15章中,发生了所谓的耶路撒冷会议,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涉及是否要求外邦信徒遵守犹太律法。会议上,保罗和巴拿巴主张外邦信徒不必接受割礼和遵守摩西律法,而雅各和其他耶路撒冷的领袖则认为外邦信徒应该遵守部分律法。最终,会议作出了折衷决定,外邦信徒不必完全遵守犹太律法,但应避免食用偶像献祭的食物、血和勒死的动物的肉,并且要远离淫乱。
- 雅各党的影响:尽管耶路撒冷会议作出了决定,雅各党依然坚持他们的立场,认为遵守律法是基督徒身份的标志。这使得他们与保罗的福音观点产生了冲突,特别是在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时,常常遇到雅各党的挑战。
雅各党的信仰特点:
- 严格遵守犹太律法:包括割礼、食物洁净、安息日的守望等。
- 耶稣是弥赛亚:虽然坚持犹太律法,但也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并认为耶稣的到来并没有取消犹太律法,而是完成了律法。
- 强调犹太身份:认为外邦信徒必须先成为犹太人,然后才能成为基督徒。
后续发展:
随着福音的传播,尤其是在保罗的努力下,外邦信徒的比例逐渐增加,且不再坚持犹太律法。雅各党在历史中逐渐衰退,尤其是在与保罗的教义争论和外邦教会的扩展中逐渐消失。
总的来说,『雅各党』得名于使徒雅各,反映了初期教会中关于犹太律法和基督教信仰之间的争议。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明白。各人要敏于听,不要急于说,不要急于发怒。因为人的忿怒并不能生出上帝所要求的正义来。所以你们既脱去了一切垢污和滋生蔓延的恶毒,就该以柔和之心接受那钉根在你们心里的道、那能救你们、的道。
(雅各书 1:19-21 吕振中)
耶和华 神对女人说:
『我要大大增加你怀胎的痛苦,
你必在痛苦中生产儿女;
你要恋慕你的丈夫,
他却要管辖你。』
耶和华 神又对亚当说:
『因为你听从了你妻子的话,
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
地就必因你的缘故受咒诅;
你必终生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地要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
你也要吃田间的蔬菜;
你必汗流满面,
才有饭吃,
直到你归回地土,
因为你是从地土取出来的;
你既然是尘土,就要归回尘土。』
(创世记 3:16-19 新译本)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要来,在诸天的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但国度之子要被扔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8:11-12 恢复本)
王进来观看坐席的,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婚筵礼服的,
就对他说,朋友,你没有穿婚筵的礼服,是怎么进到这里来的?那人无言可答。
于是王对仆役说,把他的手脚捆起来,扔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22:11-13 恢复本)
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他就充盈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从他夺去。
把这无用的奴仆,扔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25:29-30 恢复本)
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行不义的人,离开我去吧。
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申言者都在神的国里,你们却被扔在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路加福音 13:27-28 恢复本)
污灵从人里面出来,在无水之地荡来荡去,寻找安歇之处,却寻不着。
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我的屋里去。到了,就见里面空着,打扫干净,装饰好了。
于是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灵来,一同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坏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马太福音 12:43-45 恢复本)
污灵从人里面出来,在无水之地荡来荡去,寻找安歇之处,却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我的屋里去。
到了,就见里面打扫干净,装饰好了。
于是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灵来,一同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坏了。
(路加福音 11:24-26 恢复本)
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
(以弗所书 5:13 和合本)
所以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以弗所书 5:14 和合本)
但一切事受了讦发、都是被光所显露;凡被显露的便是光。
(以弗所人书 5:13 吕振中)
所以说:
『睡着的人哪,醒起来吧,
从死人中复起,
基督就光照你了。』
(以弗所人书 5:14 吕振中)
凡被光揭露的,都是显而易见的。
(以弗所书 5:13 新译本)
因为一切显露出来的就是光,所以有话说:『睡了的人哪,醒过来,从死人中起来吧!基督必要照亮你。』
(以弗所书 5:14 新译本)
しかし、指摘されるすべての事は、光によって明らかにされます.なぜなら、すべての事柄を明らかにするのは光だからです。
(エペソ人への手紙 5:13 回復訳)
こういうわけで、彼は言われます、「眠っている者よ、目を覚ませ.そして死人の中から立ち上がれ.そうすれば、キリストがあなたを照らされる」。
(エペソ人への手紙 5:14 回復訳)
しかし、責められるすべての事は、光によって明らかにされます.なぜなら、すべての事柄を明らかにするのは光だからです。
(エペソ人への手紙 5:13 回復訳)
こういうわけで、彼は言われます、「眠っている者よ、目を覚ませ.そして死人の中から立ち上がれ.そうすれば、キリストがあなたを照らされる」。
(エペソ人への手紙 5:14 回復訳)
しかし、すべてのものは光によって明るみに引き出され、明らかにされます。
(エペソ人への手紙 5:13 新改訳 2017)
明らかにされるものはみな光だからです。それで、こう言われています。
「眠っている人よ、起きよ。
死者の中から起き上がれ。
そうすれば、キリストがあなたを照らされる。」
(エペソ人への手紙 5:14 新改訳 2017)
But all things which are reproved are made manifest by the light; for everything that makes manifest is light.
(Ephesians 5:13 Recovery Version)
Therefore He says, Awake, sleeper, and arise from the dead, and Christ will shine on you.
(Ephesians 5:14 Recovery Version)
But everything exposed by the light becomes visible — and everything that is illuminated becomes a light.
(Ephesians 5:13 NIV)
This is why it is said: “Wake up, sleeper, rise from the dead, and Christ will shine on you.”
(Ephesians 5:14 NIV)
弟兄们,关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的事,我们求你们:无论有灵、有话、有冒我们的名的书信,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你们都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不要让人用任何方法迷惑了你们,因为主的日子来到以前,必定有背道的事,并且那不法的人,就是那沉沦之子,必定显露出来。他抵挡 神,抬举自己,高过一切称为神或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 神的殿中,自称为 神。我还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经把这些事告诉你们,你们不记得吗?现在你们也知道,那箝制他,使他到了时候才可以显露出来的是什么。因为那不法的潜力已经发动,只是现在有一个箝制他的在那里,直等到那箝制解除了,那时,这不法的人必要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自己口中的气除掉他,以自己再来所显现的光辉消灭他。这不法的人来到,是照着撒但的行动,行各样的异能奇迹和荒诞的事,并且在那些沉沦的人身上,行各样不义的欺诈,因为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因此, 神就使错谬的思想运行在他们当中,让他们相信虚谎,叫所有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
(帖撒罗尼迦后书 2:1-12 新译本)
王必任意行事,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又用奇异的话攻击万神之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忿怒完毕,因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
他必不顾他列祖的神,也不顾妇女所羡慕的神,无论何神他都不顾,因为他必自大,高过一切。
他倒要尊崇保障的神,用金银宝石和珍宝,敬奉他列祖所不认识的神。
他必靠外邦神明的帮助,攻击最坚固的保障;凡承认他的,他必将荣耀加给他们,使他们管辖许多人,又分地赏给他们。
(但以理书 11:36-39 恢复本)
『那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又说了荒谬怪诞的话来攻击万神之神上帝。他倒会亨通顺利,直到上帝的震怒发尽;因为铁定的事必定作成。他必不顾他列祖的神,也不顾妇女所爱慕的神;无论何神他都不顾,因为他必自大高过一切。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以代替之;他列祖所不认识的神、他倒要用金银宝石和珍宝去敬拜。他必使敬拜外人之神的人民做守卫保障者;凡承认他的、他就将尊荣加给他们,使他们管辖大众,又将土地分给他们做采地。』
(但以理书 11:36-39 吕振中)
『为你的同胞和你的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结束过犯,终止罪恶,遮盖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且膏抹至圣所(「至圣所」或译:「至圣者」)。你要知道,也要明白,从发出命令恢复和重建耶路撒冷,直到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又有六十二个七(「必有七个七;又有六十二个七」或译:「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耶路撒冷连广场和濠沟,都必重新建造起来;那是一段困苦的时期。六十二个七以后,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一无所有」或译:「不再存在」);那将要来的领袖的人民必毁灭这城和圣所。结局必像洪水而来;必有争战直到末了;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一七之内,他必和许多人坚立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献祭和供物终止;他必在殿里(「殿里」原文作「翼上」);设立那使地荒凉的可憎的像(「可憎的像」原文是复数),直到指定的结局倾倒在那造成荒凉的人身上。』
(但以理书 9:24-27 新译本)
主雅苏是我们自己。
能够拯救我们脱离苦难的是我们自己。
能够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是我们自己。
能够复活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是终极冒死者。
人若牵一只绵羊羔为供物做解罪祭,他就要牵一只母的、完全没有残疾的;他要按手在那解罪祭牲的头上,在宰燔祭牲的地方宰牠、作为解罪祭。祭司要用指头取解罪祭牲的一点儿血、抹在燔祭坛的四角上,把所有的血都倒在祭坛脚那里,他要把一切脂肪取下来,正如平安祭牲绵羔羊的脂肪被取下来一样;祭司要把这些物品熏在祭坛上、在献与永恒主的火祭之上:关于那人所犯的罪、祭司要这样为他行消除礼,他就蒙赦免。
(利未记 4:32-35 吕振中)
或是有人触着什么不洁净的东西,无论是不洁净的兽的尸体,或是不洁净的牲口的尸体,或是不洁净的昆虫的尸体,他都茫然不知,那么他就不洁净,他有了罪责。或是有人触着人的不洁净,无论他所染上的不洁净是什么样的不洁净,他都茫然不知,一知道了,他就有了罪责。
(利未记 5:2-3 吕振中)
哈该又说:『若有因死人而不洁净的触着这些东西的任何一件,这东西算为不洁净么?』祭司回答说:『该算为不洁净。』
(哈该书 2:13 吕振中)
主啊。
我们来到你面前。
将我们一切的罪都卸给你。
愿你担当我们的过犯和污秽。
主よ。
私たちはあなたの御前に来ます。
私たちのすべての罪をあなたに投げます。
私たちの過ちと汚れを担うように。
Lord.
We come before You.
We cast all our sins upon You.
May You bear our transgressions and impurities.
你们曾看见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就知道她的荒凉临到了。
那时,在犹太的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出来;在乡下的没有进城。
因为那是报应的日子,经上所写的一切都应验了。
在那些日子,怀孕的和乳养孩子的遭了祸,因为大艰难临到这地,震怒也临到这百姓。
他们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列国去;耶路撒冷也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时期满了。
(路加福音 21:20–24 历史回顾版)
十二伊玛目是什叶派伊斯兰教中特别重要的宗教领袖,他们的在世和担任伊玛目的期间如下: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Ali ibn Abi Talib)
• 在世:599年–661年
• 担任伊玛目:632年–661年哈桑·本·阿里(Hasan ibn Ali)
• 在世:624年–670年
• 担任伊玛目:661年–670年侯赛因·本·阿里(Husayn ibn Ali)
• 在世:626年–680年
• 担任伊玛目:670年–680年阿里·宰因·阿比丁(Ali Zayn al-Abidin)
• 在世:659年–713年
• 担任伊玛目:680年–713年穆罕默德·巴基尔(Muhammad al-Baqir)
• 在世:676年–732年
• 担任伊玛目:713年–732年贾法尔·萨迪克(Ja’far al-Sadiq)
• 在世:702年–765年
• 担任伊玛目:732年–765年穆萨·卡齐姆(Musa al-Kadhim)
• 在世:745年–799年
• 担任伊玛目:765年–799年阿里·里达(Ali al-Ridha)
• 在世:766年–818年
• 担任伊玛目:799年–818年穆罕默德·贾瓦德(Muhammad al-Jawad / Muhammad al-Taqi)
• 在世:811年–835年
• 担任伊玛目:818年–835年阿里·哈迪(Ali al-Hadi / Ali al-Naqi)
• 在世:828年–868年
• 担任伊玛目:835年–868年哈桑·阿斯卡里(Hasan al-Askari)
• 在世:844年–874年
• 担任伊玛目:868年–874年穆罕默德·马赫迪(Muhammad al-Mahdi)
• 在世:868年–至今(据什叶派信仰,仍然隐遁中)
• 担任伊玛目:874年–至今
简要解释:
• 马赫迪:第十二伊玛目,穆罕默德·马赫迪,据说在874年隐遁(也称『大隐遁』)后继续存活,等待复临,被认为是末世的救世主。
难道你没有看见那个人吗?他经过一个荒凉的颓废的城市,他说:「真主怎样使这个已死的城市复活呢?」故真主使他在死亡的状态下逗留了一百年,然后使他复活。他说:「你逗留了多久?」他说:「我逗留了一日,或不到一日。」他说:「不然,你已逗留了一百年。你看你的饮食,没有腐败。你看你的驴子。我要以你为世人的迹象。你看这些骸骨,我怎样配合他,怎样以肉套在它的上面。」当他明白这件事的时候,他说:「我知道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
{古兰经,黄牛(巴格勒),259。}
『或者,你没有看见那人吗?他经过一个已经坍塌的村落,说:「真主怎样能在它死后复活这个村落呢?」真主使他死了百年,然后使他复活。真主说:「你逗留了多久呢?」他说:「我逗留了一天或一部分时间。」真主说:「不,你已经逗留了一百年。你看看你的食物和饮料,它们没有变坏;看看你的驴子!我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成为众人的一种迹象。」(真主)然后使他的骨骼结合,并给他穿上肉。他一看,发现这些迹象都显现出来了,他说:「我知道真主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
{古兰经,第2章(《黄牛》)第259节}
犹太人说:「欧宰尔是真主的儿子。」基督教徒说:「麦西哈是真主的儿子」。这是他们信口开河,仿效从前不信道者的口吻。愿真主诅咒他们。他们怎么如此放荡呢!
{古兰经,忏悔(讨白),30}
『犹太教徒说:「乌兹尔是安拉的儿子。」基督教徒说:「麦尔彦之子麦西哈是安拉的儿子。」这是他们嘴里说的话,他们效法了以前不信道者的说法。愿安拉诅咒他们!他们怎么这样被倒置呢?』
{古兰经,第9章(《忏悔》)第30节}
『犹太人说:「以斯拉是真主的儿子」,基督徒说:「基督是真主的儿子」,这是他们口中所言。他们的说法和以前的不信者的说法是一样的。真主降罚他们,他们是无知的。』
{古兰经 9:30}
我们之所以要传福音,是为了使罪人得救。
他们若是相信了福音,他们就会崇拜我们的主,而我们的主就不会把他们灭在火湖里了。
私たちが福音を宣べ伝えるのは、罪人を救うためです。
もし彼らが福音を信じるなら、彼らは私たちの主を礼拝し、私たちの主は彼らを火の湖に滅ぼす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The reason we preach the gospel is so that sinners may be saved.
If they believe the gospel, they will worship our Lord, and our Lord will not cast them into the lake of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