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隠れ聞き書き
罪与罚。陀斯妥耶夫斯基。这念头倏然间掠过了我大脑的某个角落,使我大吃一惊。倘若那个陀斯妥耶夫斯基不是把罪与罚作为同义词,而是作为反义词并列在一切的话,那么……罪与罚,绝无相通之处的两样东西,水火不相容的两样东西。把罪与罚作为反义词的陀氏,他笔下的绿藻,腐烂的水池、一团乱麻的内心世界……我开始明白了,不,还没有……这一个个念头如走马灯一般闪过我的脑海。
ーー《人间失格》
还在回味《人间失格》,我才发觉我仍然是狂人。但若是一位正常人走过来说:让我来治愈你,我肯定怒目圆瞪:你也敢厚着脸皮这么说,你已经失去了治愈者的资格。我觉得这么想狂人心里都会好受一点吧。
盐是好的;但盐若成了不咸的,要用什么来调味呢?应当有盐在你们中间;应当彼此和睦。
(马可福音 9:50 吕振中)
我过的是一种充满耻辱的生活。人们常常会感到被我所冒犯。其中佛教徒对待我可能是最宽容的。但恰恰是这种毫无原则,我不能认同。当然不排除一些佛教激进分子可能会诅咒我。无宗教信仰者认为我是基督教徒、基督徒。常常表露出厌恶和鄙视的态度。认为我是神经病智障。基督教徒认为我是异端邪教分子。基督徒则认为我是鬼附的罪人。我的生命安全一直处在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的威胁之中。所幸的是,他们并不认识我。
如果存在生命这种东西,佛教恰恰是敌视生命的。他们不喜欢热闹,而喜欢安静。不喜欢生机,而喜欢死寂。
太宰治是一位软弱的基督教徒。他一生尝试殉情好几次。最后一次,虽然有些不情愿,还是被他的情侣拖下河溺死了。
三岛由纪夫本来很厌恶太宰治,看到他死成了,说:「一对情侣双双赴死很美,不是吗?」三岛由纪夫很喜欢暴力美学。后来为了守住日本的传统,剖腹自杀了。
武士道といふは、死ぬ事と見付けたり。二つ二つの場にて、早く死ぬ方に片付くばかりなり。別に仔細なし。胸すわって進むなり。
ーー《葉隠聞書》
武士道者,即发现死之存在。
第二,武士道即归死,除此之外别无他指。武士于生死存亡之际,应先选择概然赴死。武士应心怀必死之觉悟,勇往直前。所谓“目标落空,徒然丧命”,仅为上方一带武士道的浅薄之见。生死抉择之间,难以预料凡事能否如期进行。人皆有求生之心,总会找到理由选择继续生存下去。在此种情形下,如若目标落空却仍苟且苟活于世,则为愚夫。其界限至难把握。倘若目标并未达成而自身赴死,则为痴狂之为,死无所值。然此为武士道之要义,非草夫也。武士应朝每夕端正心志,思索死亡之真谛,选择直面死亡,时刻保持概然赴死之心。此时武士道与自身二为一,便可终生远离失败,忠于职务。
第三,奉公之人须始终将主公之事置于首位,如此才为合格家臣。武士生长于世代清誉的主公家中,自祖上以来一直秉蒙深厚恩德。须将此点时刻铭记于心,全心全意身心投入,视主君为天,始终忠心不改。倘若智慧超群,技艺过人,能够以己之力报效主君,则更值庆幸。然即便身无长处,行事古板,只须忠心耿耿,便可成为深得倚赖的家臣,其价值甚于仅用智慧与技艺效忠者。
第四,世人有生来聪慧善谋者,亦有思虑不缜而用心端正者。究其根源,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多少有异,即便如此,凡事若能除去己私心,依凭四弘誓愿来考谋思量,意料之外的智慧便会喷涌而至。世人皆认为只要用心思虑,便会对未来之事掌握颇多。然而凡考虑问题之初或常出自私心,因此会闭于人性之恶,使一切最终成为恶事。俗人常有己私心,甚难除却。成大事之际,须事先在心中默请四大誓愿,努力去除私心,便会避免铸成大错。
ーー《叶隐闻书》[日]山本常朝、田代阵基/赵秀娟
人赢得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能拿出什么来对换自己的性命呢?
(马可福音 8:36-37 吕振中)
这能死的既穿上了不死,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吞灭在胜利中』的话便应验了。死啊!你的胜利在哪里?死啊!你的毒刺在哪里?死的毒刺就是罪,罪的势力就是律法。愿感谢归于上帝,他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常把胜利赐给我们。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坚定、不摇动,时常充溢出主的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空的。
(哥林多前书 15:54-58 吕振中)
《叶隐》和《圣经》的对比研究让我想到死亡的意义性的问题:在何种情境下,死亡能够成为有意义的?对比三岛之死与耶稣之死,我首先发现自杀与他杀的形式之别。但是,我认为这种形式之别并不能从本质上解释死亡的意义感之源。自杀在基督教中一直以来是处于被诅咒的地位。自杀者在旁人眼中往往不可摆脱其软弱逃避的嫌疑。从这点看来,他杀倒是具有避嫌的优点。可是,任何纯粹的他杀,因为死者的无目的性,而就不可能成为有意义的死。原因在于,没有了目的也就没有了值得称道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有意义的死必定含有某种自杀的成分。死者在生前必定充分意识到死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自杀。综上所述,自杀与他杀的外在形式之差别并不能从本质上赋予死亡以意义。进一步说来:死亡毕竟是负面损失性的东西。然而,意义却是从正面收获性的东西而来的。我认为,死者在临死之时所抱持的希望和勇气才是真正赋予死亡以意义的东西。希望正是这样一种对于能够有所获得给予的坚信。正是这种正面收获性的东西赋予了死亡以意义。三岛之死充满勇气可是却较为缺乏希望。较之于三岛之死,耶稣是抱持着希望赴死的。这也是耶稣之「死被吞灭在胜利中」所散发出来的强而有力的力量之源头。
《EVA》整个系列突出呈现宗教象征和主题(英语:Religious symbol),包括卡巴拉、基督教、犹太教以及神道教意象,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和最负盛名的日本动画之一。动画业界和许多动漫欣赏者也将其视为日本最伟大的动画之一。《EVA》同样也是最受争议的电视动画之一,尤其是该剧最后两集的结局被许多观众和评论家认为混乱和难以理解。其同时混搭批判和机甲风格的解构,使得系列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并带来动漫产业的艺术和技术的复兴。动画中的人物、音乐和部分场景已被日本民众所广泛认可。
--「新世纪福音战士 - 维基百科」
背景设定在炼金术相当发达的世界。爱德华·爱力克和他的弟弟阿尔冯斯十分思念亡故的母亲,为了再次见到母亲的微笑,而进行炼金术中最大的禁忌“人体炼成”──亦即让死者复活的炼成术──可是炼成失败时的反弹效应,爱德华付出“代价”左脚、阿尔则失去全身。为救回弟弟,爱德牺牲自己的右臂作为代价,将弟弟的灵魂固定在一副铠甲上;而失去的右臂和左腿则由钢制义肢“机械铠”来替代,因此在取得国家炼金术师资格时、大总统给予“钢”的称号,人们称之为“钢之炼金术师”。大陆历(相当于公历)1911年,爱力克兄弟为取回他们所失去的一切,开始踏上了旅程。
--「钢之炼金术师 - 维基百科」
原作の公式設定では、2003年4月7日がアトムの誕生日とされる。製作者は天馬博士。交通事故死した博士の息子の「天馬飛雄」に似せて作られ、当初は「トビオ」と呼ばれていた。トビオは、人間とほぼ同等の感情と様々な能力を持つ優秀なロボットであったが、人間のように成長しないことに気づいた天馬博士はトビオをサーカスに売ってしまう。サーカスにおいて団長に「アトム」と名付けられる。やがて法律が制定されて感情を持つロボットに対して人間と同等に暮らす権利が与えられるようになると、アトムの可能性に着目していたお茶の水博士に引き取られた。
アニメ第3作では天馬博士が自分の分身として作ったロボット・シャドウにより造られた。
--「鉄腕アトム - Wikipedia」